陈兴源@panda,2025-08
初步设想第一部分:战略与商业分析第一章:AI 增强分析市场格局1.1 AI 与 BI 的必然融合1.2 定义 “AI BI” 的核心价值主张1.3 AI BI 平台的可行商业模式第二章:竞争定位与差异化2.1 竞品分析:腾讯 udata2.2 竞争特征矩阵2.3 明确战略优势第二部分:详细系统架构与技术栈第三章:端到端系统蓝图第四章:数据底座:仓库与 ETL4.1 验证 StarRocks 为最优选择4.2 对比分析:StarRocks vs. Apache Doris & ClickHouse第五章:展现层:BI 集成5.1 集成策略5.2 借鉴开源 BI 嵌入式方案第三部分:核心技术深度剖析:AI 引擎第六章:Text-to-SQL6.1 面向 RTX 4090 部署的 LLM 选型6.2 微调与 RAG 的抉择:混合方法是最佳实践6.3 训练数据流程 (利用 8x H100 服务器)第七章:AI 代理与高级编排7.1 定义“中央编排器”:超越意图路由7.2 核心技术实现:构建智能编排器7.3 开源框架选型与实施第四部分:实施与运营计划第八章:资源与时间线规划8.1 推荐的团队结构8.2 开发路线图 (MVP)第九章:计算资源策略与成本分析9.1 计算资源策略9.2 总拥有成本 (TCO) 分析第十章:LLMOps - 确保生产就绪10.1 核心 LLMOps 原则10.2 监控与人机回圈 (Human-in-the-Loop)10.3 治理与负责任的 AI结论与建议引用文献
初步设想
我们设想开发一套 "AI BI" 系统,该系统面向企业用户,将传统的商业智能(BI)技术与AI技术(特别是 LLM 大语言模型技术)结合,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产品提供给用户。
我们目前设想的该系统基本组成部分:
- 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和 ETL 系统。将企业用户的生产业务数据库内容抽取 / 同步过来。
- 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等 AI 技术的 TXT2SQL (自然语言转 SQL) 系统。将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提出的数据分析请求转换为 SQL。
- BI 系统。在等数据仓库里查询 SQL,将结果渲染为报表(表格)、图表、或仪表盘(dashboard),然后展示给用户。
数据仓库我们计划使用 StarRocks ( https://www.starrocks.io/ ) 进行定制、整合。BI 系统我们计划使用自研的(已有)报表系统进行修改。TXT2SQL 我们计划使用开源的本地部署的LLM。
我们设想的这个系统和腾讯团队最近发布的 "udata" ( https://udatachat.com/ )产品功能和定位很相似。 udata 产品自己宣传的其主要功能:大模型时代智能数据助手。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和湖仓一体架构打造的问答式智能AI数据助手,以新一代AI数据资产体系为支撑,资产能被AI理解和使用,提升业务需求到数据交付准确率,为用户提供自然语言交互方式查询、探索、分析和可视化数据的便捷体验。
除了 TXT2SQL 外,我们还考虑在该系统中引入其它的 AI agent 以访问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例如非结构化的企业知识库)。整个系统目标能让最终用户以自然语言方式访问并利用企业的所有数据。
该系统因为需要 LLM,对运行环境的 GPU 有要求。我们希望其能够在一张 RTX 4090 级别的 GPU 上部署和运行。系统的开发阶段我们能够使用 H100 SXM * 8 GPU 服务器的计算资源用于训练或微调模型。
第一部分:战略与商业分析
第一章:AI 增强分析市场格局
本章旨在确立我们计划开发的产品的市场背景,验证其核心前提,并探讨其商业潜力。
1.1 AI 与 BI 的必然融合
数据与分析(D&A)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范式革命,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驱动下一代产品的核心基础。Gartner 的 2025 年趋势分析明确指出,“AI 驱动的数据质量成为焦点”,而缺乏足够 AI 能力的供应商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1。这一趋势不仅验证了我们产品方向的正确性,也凸显了市场对 AI 原生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我们所构想的 AI + BI系统与 Gartner 预测的“代理式分析(Agentic Analytics)”和“复合 AI(Composite AI)”等宏观趋势高度契合 3。代理式分析强调利用 AI 代理自动化闭环业务流程,而复合 AI 则提倡整合多种 AI 技术(超越单一的 LLM),以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解决方案。这表明,一个能够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自动化决策融为一体的平台,正站在行业发展的风口浪尖。
1.2 定义 “AI BI” 的核心价值主张
本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数据访问的非技术门槛化,让非技术背景的业务人员也能轻松驾驭数据,这正是现代商业智能的核心目标 4。我们可以将该产品定位为一个“高度可消费的数据产品(Highly Consumable Data Product)” 3,它极大地缩短了从提出业务问题到获得数据驱动决策的路径。为企业客户带来的主要收益包括:
- 提升生产力:自动化数据分析师的部分重复性工作,同时直接赋能业务用户,使他们能够自助进行数据探索,从而释放人力资源,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任务 5。
- 增强决策质量:通过 AI 的预测建模和模式识别能力,揭示传统 BI 工具难以发现的深层次洞察。AI 模型能够处理非线性动态,并根据实时输入调整预测,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4。
- 提高业务敏捷性:打破静态仪表盘的束缚,AI BI 系统能够提供近乎实时的自适应反馈循环,使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运营中断或新的商业机会,从而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6。
1.3 AI BI 平台的可行商业模式
为确保产品的市场成功,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以下是几种值得考虑的方案:
- 基于订阅的 AI 服务 (Subscription-Based AI Services):这是最直接、最常见的模式。可以根据用户数量、数据处理量、或功能层级(例如,基础的 Text-to-SQL 功能 vs. 高级 AI 代理功能)来设定不同的订阅套餐 8。
- 数据即服务 (DaaS) / 分析即服务 (Analytics-as-a-Service):将平台定位为提供“洞察”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这种模式需要与客户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关系,但能创造更高的客户粘性 8。
- 流程即服务 (Process-as-a-Service):将 AI BI 能力嵌入到客户特定的业务工作流中(如财务报告自动化、供应链风险预警),实际上是在销售一个自动化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 8。
- 混合模式 (Hybrid Model):结合基础订阅费和按使用量计费的模式。例如,对核心的 BI 功能收取固定月费,而对计算密集型任务(如复杂的 AI 代理查询或模型再训练)则按次或按资源消耗收费。
在这些模式中,一个关键的营销和战略差异化因素浮现出来。我们计划使用本地部署的开源大语言模型(LLM),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选择,更是一个强大的战略和营销资产。首先,企业在采用生成式 AI 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数据隐私和安全,尤其是在金融、医疗等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 10。将专有数据发送到第三方 API 存在巨大风险,而本地化部署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自托管模式可以提供可预测的、长期的成本管理,避免了因大量使用 OpenAI 等供应商的 API 而导致成本失控的风险 11。因此,我们产品的市场宣传不应仅仅是“AI 驱动的 BI”,而应是“
安全、私有、且成本可控的 AI 驱动 BI”。这直接回应了企业采用 AI 的两大痛点,形成了对依赖公有云 API 的解决方案的强大竞争优势。这也符合了使用更小、更专业的模型进行本地部署以处理敏感数据和降低成本的行业趋势 3。
第二章:竞争定位与差异化
本章将深入分析竞争格局,为我们产品在市场中找到最佳定位。
2.1 竞品分析:腾讯 udata
根据公开的架构图和营销资料,腾讯的 udata 是一个构建在“湖仓一体”架构上的综合性企业级解决方案 14。
- 架构剖析:其架构图展示了一个复杂的多层系统,包括“数据底座”、“数据资产”、“AI 智能引擎”和“工程平台”。这种分层结构与我们所设想的本产品架构非常相似,表明这是一种经过验证的、稳健的架构模式。
- 核心特性:udata 强调构建一个“能被 AI 理解和使用”的数据资产体系。这表明其高度重视元数据管理、知识图谱和数据目录的建设,以此来增强 LLM 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和准确性。这是我们必须复制的关键成功要素。
- 目标市场:其在腾讯游戏业务中的应用案例表明,udata 主要面向数据量巨大、业务逻辑复杂的大型企业 14。
2.2 竞争特征矩阵
为了在战略上评估我们的产品,并明确其在市场中的位置,我们构建了以下竞争特征矩阵。此矩阵旨在直观地展示我们相对于直接和间接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它将成为市场进入和产品开发策略的基石。构建此矩阵的逻辑如下:首先,用户已将腾讯 udata 视为直接竞争对手。其次,BI 市场由正在迅速整合 AI 的老牌巨头主导 2,必须将其纳入分析范围。再次,企业选择 BI 平台的关键决策因素包括部署模式、AI 能力、数据源集成和成本结构,这些必须成为矩阵的评估维度。通过映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立即发现市场空白和机会。例如,如果 Gartner 魔力象限中的大多数“领导者” 2 都是纯云服务,那么我们的本地/混合部署模式就构成了独特的销售主张和卖点(USP)。
特征 | 我们的 AI BI 系统 | 腾讯 udata | 微软 Power BI (Copilot) | Qlik | ThoughtSpot |
核心技术 | LLM 驱动的 Text-to-SQL | LLM 驱动的 Text-to-SQL | LLM 驱动的 Text-to-SQL | 关联引擎 + AI 助手 | AI 原生搜索与问答 |
部署模式 | 本地/私有云 (核心优势) | 云/私有化部署 | 云优先,有限本地 | 云/本地/混合 | 云优先 |
AI 引擎 | 本地/自托管 LLM | 腾讯自研/混元大模型 | OpenAI GPT 模型 (Azure) | 专有 AI + 可集成第三方 LLM | 专有 AI 模型 |
数据访问 | 结构化 (SQL) + 非结构化 (AI Agent) | 结构化 + 非结构化 | 结构化为主,逐步扩展 | 结构化 + 非结构化 (Qlik Answers) | 结构化为主 |
数据仓库集成 | 原生 StarRocks,通用 SQL | 腾讯云数据仓库 (CDW), DLC | Azure Synapse, Fabric, 通用 SQL | 多源,云无关 | 多源,云原生 |
定制化与扩展性 | 高 (开源组件, 自行微调) | 中 (平台内扩展) | 低 (SaaS 模式) | 中 (模块化架构) | 中 (低代码/无代码) |
安全与隐私 | 极高 (数据不出企业) | 高 (私有化部署) | 高 (依赖云厂商安全体系) | 高 | 高 |
定价/TCO | 低且可预测 (一次性硬件 + 运维) | 高 (企业级软件许可) | 中 (按用户/容量订阅 + API 消耗) | 高 (企业级许可) | 高 (企业级许可) |
2.3 明确战略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产品应聚焦于以下战略优势:
- 优势 - 成本与控制:我们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更低且更可预测的总拥有成本(TCO)。这得益于开源组件和一次性的硬件投入(如 RTX 4090),相较于竞争对手高昂且不确定的 API 调用费用,这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12。同时,本地化部署赋予客户绝对的数据主权,这是关键的销售卖点 11。
- 优势 - 高度定制化:利用开源 LLM 和强大的 8x H100 开发服务器,我们可以为每个客户的特定数据库模式和业务逻辑进行深度微调。这有望在特定领域实现比通用大模型(如 GPT-4)更高的查询准确率,因为后者需要极其昂贵和复杂的微调才能达到同等效果 17。
- 劣势 - 品牌与生态系统:我们将与微软、腾讯、Qlik、ThoughtSpot 等拥有庞大生态系统、强大品牌认知度和现有企业客户关系的巨头竞争 2。因此,我们初期的市场进入策略必须高度聚焦,选择能够最大化优势的细分市场(例如,对数据安全和成本高度敏感的金融、医疗或政府部门)。
- 差异化定位:我们的关键差异化定位是提供一个“主权 AI BI (Sovereign AI BI)”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可高度定制的系统,完全运行在客户的基础设施内,提供无与伦比的安全性、控制力和成本可预测性。
第二部分:详细系统架构与技术栈
本部分将战略愿景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技术蓝图。
第三章:端到端系统蓝图
我们将我们初步的三部分构想,细化为一个更稳健、多层次的架构,该架构借鉴了 udata 等业界领先系统的最佳实践。
- 第一层:数据底座 (Data Foundation)
- ETL/ELT 系统:负责从企业各类源系统(如 OLTP 数据库、日志文件)中抽取、转换和加载数据到数据仓库。
- 数据仓库:StarRocks,作为高性能的在线分析处理(OLAP)引擎,负责执行由 AI 引擎生成的 SQL 查询。
- 数据湖集成 (可选但推荐):遵循“湖仓一体”的模式 15,StarRocks 能够直接查询存储在数据湖(如 HDFS, S3)中的数据,提供一个统一的查询层,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0。
- 第二层:数据资产与治理层 (Data Asset & Governance)
- 中央元数据存储 (Centralized Metastore):一个统一的数据目录(可采用开源方案如 Amundsen 或自研),用于存储数据库模式信息、表/列的业务描述、数据血缘、业务术语表等。这是 AI 理解数据的“唯一真实来源”。
- 知识图谱 (Knowledge Graph) (高级):对于极其复杂的业务领域,构建知识图谱可以显式地建模数据实体、业务概念和指标之间的关系。这很可能是 udata 所宣传的“资产能被 AI 理解和使用”的核心技术 3。
- 向量索引 (Vector Index):这是实现检索增强生成(RAG)的关键组件,用于存储数据库模式信息、文档和示例查询的向量化表示( embeddings)。
- 第三层:AI 引擎 (AI Engine)
- 编排器/路由器 (Orchestrator/Router):
- 路由器(Router): 作为用户查询的入口,负责分析用户意图。如果判断为结构化数据查询,则路由到 Text-to-SQL 模块;如果判断为非结构化知识查询,则路由到相应的 AI 代理。
- 编排器(Orchestrator): 更复杂的综合调度系统,参见本文档后面章节。
- Text-to-SQL 模块:
- RAG 检索器:根据用户问题,从数据资产层(特别是向量索引和元数据存储)中检索相关的模式信息、文档和查询示例。
- LLM (Text-to-SQL):经过微调的、本地托管的大语言模型,它基于用户问题和检索到的上下文生成 SQL 查询。
- SQL 验证与修正器:一个闭环系统,首先检查生成的 SQL 是否存在语法错误,然后(如果可能)通过执行 LIMIT 1 等方式进行“试运行”以检查执行错误。错误信息将作为反馈传回给 LLM,进行自我修正 21。
- AI 代理框架 (AI Agent Framework):
- 一个由多个专业化代理组成的集合,每个代理都配备了特定的工具(例如,用于知识库的向量搜索工具、用于 CRM 系统的 API 调用工具等)。
- 第四层:展现与交互层 (Presentation & Interaction)
- 自研 BI 系统:面向用户的界面,负责将用户的自然语言问题发送到 AI 引擎。
- API 网关:管理 BI 前端与 AI 引擎之间的所有通信。
- 可视化引擎:接收从 StarRocks 返回的数据集,并将其渲染成表格、图表或仪表盘。该引擎应具备根据数据结构或 AI 引擎的建议,动态选择最佳可视化类型的能力。
第四章:数据底座:仓库与 ETL
4.1 验证 StarRocks 为最优选择
我们选择 StarRocks 作为数据仓库是此应用场景下的一个绝佳决策。
- 卓越性能:StarRocks 专为低延迟、高并发的分析场景设计,这对于交互式 BI 系统至关重要。其向量化查询引擎和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特别擅长处理复杂的 JOIN 和聚合操作,在许多真实场景中性能优于其他替代方案 20。这是相比于 ClickHouse 等在复杂 JOIN 上表现不佳的系统的一个关键优势 23。
- 实时更新能力:StarRocks 的主键模型支持秒级的实时数据更新(Upsert),这对于保持分析数据与生产业务数据库的同步至关重要 20。
- 生态系统兼容性:它高度兼容 MySQL 协议和标准 SQL,这极大地简化了与现有 BI 工具和其他生态系统组件的集成工作 23。
- 内置向量检索:这是本项目最关键的特性之一。自 3.1 版本起,StarRocks 内置了强大的向量索引(支持 IVFPQ 和 HNSW 算法)和检索功能(如 approx_cosine_similarity, approx_l2_distance) 24。
这一系列特性共同促成了一个重要的架构决策。AI BI 系统需要一个 RAG 管道,既用于 Text-to-SQL(检索相关模式和示例),也用于 AI 代理(从文档中检索知识)。传统 RAG 架构通常需要引入一个外部的、专门的向量数据库(如 Pinecone, Weaviate, Milvus)来存储和查询向量嵌入 26。这无疑会增加技术栈的复杂性、运维开销(部署、维护、安全)和 TCO。
然而,由于 StarRocks 具备原生的、高性能的向量检索能力,我们可以完全省去一个独立的向量数据库。我们可以直接在 StarRocks 中创建表来存储数据库模式、业务文档和非结构化知识库内容的向量嵌入。流行的 LangChain 框架已经提供了对 StarRocks 作为向量存储的集成支持 27。
这是一个重大的架构简化。它减少了系统中的活动部件,降低了数据在数据仓库和独立向量数据库之间移动所带来的延迟,简化了数据治理,并直接降低了 TCO。这一“将 StarRocks 作为统一 RAG 后端”的策略,不仅是技术上的优势,更是一个强大的商业卖点。
4.2 对比分析:StarRocks vs. Apache Doris & ClickHouse
- StarRocks vs. Apache Doris:尽管两者同源,但 StarRocks 拥有一个从零开始构建的、更为成熟的查询引擎,专为复杂的 JOIN 查询和数据湖分析而优化。Doris 在日志分析和全文检索等场景下表现出色,是 Elasticsearch 的一个良好替代品,但对于 BI 场景中典型的复杂分析查询,StarRocks 是更优越的选择 20。此外,由 StarRocks 创始团队成立的 CelerData 提供了成熟的商业支持和云服务,这对企业客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20。
- StarRocks vs. ClickHouse:ClickHouse 在单表查询和聚合方面速度极快,但在 JOIN 性能和实时数据更新方面存在众所周知的局限性 23。我们的 AI BI 系统不可避免地会生成复杂的多表 JOIN 查询,这使得 StarRocks 成为一个更稳健、更灵活的选择。虽然 ClickHouse 也增加了向量检索功能,但它仍处于测试阶段 30,而 StarRocks 的实现则更为成熟和稳定。
第五章:展现层:BI 集成
5.1 集成策略
现有的 BI 系统需要进行改造,以成为整个 AI 系统的“大脑”和“面孔”。核心的转变是从“构建报表”的范式转向“进行对话”的范式。
- UI/UX 改造:在界面上引入一个自然语言输入框(即“聊天”界面),作为数据探索的主要入口。
- 后端改造:BI 工具的后端需要重新架构,以便与 AI 引擎的 API 网关进行通信。
5.2 借鉴开源 BI 嵌入式方案
我们可以从 Apache Superset 和 Metabase 等开源工具如何处理嵌入式分析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 认证机制:这些工具普遍使用安全的访客令牌(Guest Token,通常是 JWT)来认证来自外部应用的请求,而无需用户在 BI 系统中再次登录。BI 后端在调用 AI 引擎 API 时,也需要生成类似的令牌,以传递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信息 31。
- API 驱动的交互:这些工具都拥有强大的 REST API,用于创建、获取和更新仪表盘及图表 33。我们的 BI 工具与 AI 引擎之间的 API 也应采用类似的结构化设计,至少应包含以下端点:
- POST /api/v1/query:发送用户的自然语言问题和上下文信息。
- GET /api/v1/query/{query_id}/status:轮询长时间运行的查询状态。
- GET /api/v1/query/{query_id}/result:获取最终的数据集和可视化建议。
- 通过 iFrame/SDK 嵌入:虽然我们正在构建一个统一的产品,但其内部的架构解耦与嵌入式分析类似。BI 工具扮演着宿主应用的角色,而“AI 生成的图表”可以被视为一个嵌入式资源 31。这种心智模型有助于强制实现清晰的关注点分离,使得系统各部分的职责更加明确,易于维护和扩展。
第三部分:核心技术深度剖析:AI 引擎
这是系统的核心,也是最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部分。
第六章:Text-to-SQL
6.1 面向 RTX 4090 部署的 LLM 选型
单张 RTX 4090 显卡所带的 24GB VRAM 是一个约束,决定了模型选择的范围。
- 80 亿参数规则:基准测试明确表明,要在单张 RTX 4090 上实现可靠、高吞吐量的推理,参数量在 80 亿(8B)以下的模型是最佳选择。当模型规模超过 8B 时,性能会显著下降 35。一个 7B 模型可以达到约 100 tokens/秒的生成速度,而一个 30B+ 的模型则会降至 30-40 tokens/秒,这对于交互式体验来说可能过慢 37。
- 首选模型候选:
- Snowflake Arctic-Text2SQL-R1-7B:在其规模上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平。在权威的 BIRD 基准测试中,它的表现甚至超过了许多更大的模型,使其成为首要候选。该模型采用基于执行结果的强化学习进行训练,这与我们生成正确、可运行 SQL 的目标完美契合 38。
- Defog SQLCoder-7b-2:这是另一个专为 SQL 生成任务微调的高性能模型。它在多种 SQL 结构上表现出色,有时能媲美甚至超越更大的模型 40。
- Qwen2.5-Coder-7B / Qwen2.5-7B-Instruct:这些是强大的基础模型,在代码和指令遵循方面表现优异。鉴于 Arctic-Text2SQL-R1-7B 本身就是基于 Qwen Coder 模型微调而来 39,这证明了其基础的强大。我们可以选择基于 Qwen 模型进行自主微调。
- 推理引擎:使用 vLLM 这样的高性能推理服务框架是必选项。它能显著提升吞吐量,并且是 RTX 4090 上进行 LLM 基准测试的标准工具 36。
6.2 微调与 RAG 的抉择:混合方法是最佳实践
- 纯 RAG 的弱点:仅仅依赖 RAG(在提示中提供数据库模式和查询示例)和通用模型是脆弱的。模型可能无法理解特定的 SQL 方言、复杂的连接路径或微妙的业务逻辑 21。
- 纯微调的代价:完全微调需要一个庞大的、高质量的数据集,并且存在“灾难性遗忘”的风险,即模型可能丧失其通用的推理能力 44。此外,它对数据库模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 推荐的混合策略:RAG + 指令微调 (Instruction Fine-Tuning):这种方法集两者之长。
- 选择一个强大的基础模型(如 Arctic-Text2SQL 或 SQLCoder)。
- 使用 RAG 提供动态的、针对特定查询的上下文。这是 Vanna.ai 等框架的核心思想 26。在推理时,检索器根据用户问题从向量存储(在 StarRocks 中)中获取最相关的表模式、列描述和一些相似的查询示例。这将模型“锚定”在用户数据库的具体环境中。
- 使用指令微调来教模型 如何使用这些上下文。我们不是要教模型记住整个数据库模式,而是要教它理解特定企业用户的数据和业务逻辑的模式。例如,我们可以教它:“当用户问及‘收入’时,你应该总是使用 fct_sales 表,并将其与 dim_customer 表在 customer_id 上连接。” 这种方式的样本效率更高,也更稳健。
6.3 训练数据流程 (利用 8x H100 服务器)
- 数据为王:高质量的数据比模型大小或数据数量更重要 44。
- 数据流程:
- 基础:从 Spider 45 和 BIRD 46 等公开数据集开始,让模型对 SQL 有一个广泛的理解。
- 合成数据生成:使用强大的专有模型(如通过 API 调用 GPT-4o),针对用户的目标行业模式,生成数以千计的高质量(问题,模式,SQL)三元组。这是业界领先模型采用的关键技术 38。
- 基于执行的过滤 (Execution-Guided Filtering):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数据库中实际执行所有生成的 SQL 查询。丢弃任何执行失败或返回空结果的查询。这种简单的过滤技术是 Arctic-Text2SQL 训练的核心原则,能极大地提高数据质量 38。
- 自我修正与精炼:对于错误的查询,将问题、生成的错误 SQL 和数据库返回的错误信息一起反馈给 LLM,并要求它修正 SQL。这将创建出强大的自我修正训练样本对 22。
- 使用 PEFT 进行微调:在 H100 服务器上,使用参数高效微调(PEFT)方法,如 QLoRA。这能大幅减少内存需求和训练时间,从而允许进行更多的实验,而性能损失却很小 17。
在开发过程中,一个潜在的重大风险是“开发-部署阻抗不匹配”。开发团队拥有强大的 8x H100 服务器用于开发,而部署目标却是单张 RTX 4090。H100 的强大算力使团队能够采用复杂的训练技术,如多轮 DPO 或迭代式精炼 47。然而,RTX 4090 在内存和计算上存在显著限制,更适合运行 <8B 的小型模型并进行推理优化 36。
这种硬件差异可能导致团队在 H100 上开发出一个非常精确但过于复杂的模型(例如,一个 14B 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却无法在 RTX 4090 上有效部署——它可能太慢,需要太多 VRAM,或者依赖于计算成本过高的推理逻辑。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必须在 LLMOps 流程中引入一个持续部署验证步骤。在 H100 上完成每一次微调后,生成的模型工件必须被自动部署到一个运行 RTX 4090 的测试环境中,并执行一套完整的性能测试(包括延迟、吞吐量、VRAM 占用率)。只有通过验证的模型才能被合并到主分支。这个反馈循环至关重要,可以防止在项目后期出现代价高昂的“在我机器上能跑”的问题。
第七章:AI 代理与高级编排
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超越简单问答的、真正智能的 AI 代理系统。我们将定义“中央编排器”的角色,并提供实现高级多代理工作流的具体技术蓝图。
7.1 定义“中央编排器”:超越意图路由
“中央编排器” (Orchestrator) 是 AI 引擎的核心,其超越了仅用于分析用户意图(intention)并转发到不同处理逻辑路由器(router),这样的路由工具是被动的,而一个真正的编排器(Orchestrator)是主动的、战略性的,是整个 AI 引擎的“大脑” 。其核心职责包括:
- 任务分解 (Task Decomposition):接收一个复杂的用户请求(例如,“对比上一季度我们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销售额,并总结可能导致差异的内部知识库文档”),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更小的、可执行的子任务 。
- 子任务1: 生成 SQL 查询上一季度华东地区的销售额。
- 子任务2: 生成 SQL 查询上一季度华南地区的销售额。
- 子任务3: 根据销售额差异,提炼关键词(如“华东 销售额下降”)。
- 子任务4: 使用关键词在非结构化知识库中进行向量搜索。
- 子任务5: 综合所有结果,生成最终的自然语言报告。
- 计划生成 (Plan Generation):基于分解出的子任务,创建一个执行计划。这个计划需要考虑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例如,必须先执行 SQL 查询才能获得用于知识库搜索的关键词) 。这通常采用
ReAct (Reasoning and Acting) 或类似的思维链 (Chain-of-Thought) 模式来实现,即模型在每一步都明确地“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行动”(调用工具) 。
- 动态代理/工具选择 (Dynamic Agent/Tool Selection):根据计划中的每个步骤,从可用的代理池中选择最合适的“专家”来执行任务 。例如,对于子任务1和2,它会调用
Text-to-SQL
代理;对于子任务4,它会调用 Document_Retrieval
代理。- 状态与上下文管理 (State and Context Management):在整个工作流执行期间,维护一个共享的“状态”或“记忆” 。这个状态包含了原始用户请求、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所有中间结果(如 SQL 查询结果、检索到的文档片段)以及完整的对话历史。这确保了后续的代理能够访问之前步骤的上下文,从而做出连贯的决策 。
- 结果合成与修正 (Result Synthesis and Correction):当所有子任务完成后,编排器负责收集所有中间结果,并调用一个最终的“合成”步骤(通常是再次调用 LLM),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对用户有意义的、连贯的答案 。如果某个步骤失败(例如,SQL 执行错误),编排器应能捕获错误,并可能启动一个修正循环,要求代理重新尝试或调整计划 。
7.2 核心技术实现:构建智能编排器
要实现上述功能,我们需要一个由多个技术组件构成的稳健框架。
1. 规划与推理引擎 (Planning & Reasoning Engine):
这是编排器的核心。ReAct (Reason + Act) 是实现这一点的理想框架 。与仅在内部进行推理的纯思维链(Chain-of-Thought)不同,ReAct 框架将推理与行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迭代循环 :
- 思考 (Thought):LLM 分析当前状态和目标,生成下一步行动的内在理由。例如:“用户想比较两个地区的销售额,我需要先分别查询这两个数据点。”
- 行动 (Action):LLM 决定调用哪个工具以及使用什么参数。它会生成一个结构化的输出,通常是 JSON 格式,例如:
{ "tool": "text_to_sql_tool", "parameters": { "question": "上一季度华东地区的销售额是多少?" } }
。
- 观察 (Observation):应用代码执行该工具调用,并将结果(无论是 SQL 查询返回的数据还是错误信息)返回给 LLM。
- 重复 (Repeat):LLM 接收观察结果,更新其内部状态,并开始下一个“思考”循环,直到最终目标完成。
这种模式使系统更加透明、可调试,并且能够更好地处理执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
2. 工具使用与函数调用 (Tool Use & Function Calling):
为了让 LLM 能够“行动”,我们必须为其提供一系列工具。这些工具本质上是应用层中的 Python 函数 。LLM 并不直接执行这些函数,而是通过一种称为 函数调用 (Function Calling) 的机制来请求执行 。
- 实现方式:在向 LLM 发出请求时,我们不仅提供用户的问题,还会提供一个可用工具的列表,每个工具都附有详细的描述和参数模式(通常是 JSON Schema) 。
- LLM 的角色:经过函数调用微调的模型(如大多数现代开源模型和所有 OpenAI 模型)能够理解这些工具描述。当它认为需要使用某个工具时,它不会生成自然语言,而是生成一个包含函数名和参数的 JSON 对象 。
- 应用的角色:我们的应用程序代码负责解析这个 JSON 输出,调用相应的本地函数,并将函数的返回值反馈给 LLM,作为下一个推理步骤的“观察”结果 。
这种机制将 LLM 的推理能力与我们应用程序的实际执行能力解耦,使其既强大又安全 。
3. 状态管理 (State Management):
对于需要多步执行的复杂任务,状态管理至关重要 。状态是贯穿整个工作流的共享上下文,记录了从任务开始到当前的所有信息 。
- 短时记忆 (Short-Term State):指当前会话的上下文,包括用户的所有消息、代理的所有思考过程、工具调用的结果等。这通常在内存中管理,并在每次与 LLM 交互时传递 。
- 长时记忆 (Long-Term State):指跨会话持久化的信息,例如用户偏好、过去的成功查询等。这需要一个持久化存储,如 Redis、DynamoDB,或者直接利用 StarRocks 数据库 。
- 实现框架:像 LangGraph 这样的框架将状态管理作为其核心概念。工作流被定义为一个状态图(StateGraph),其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操作(如调用一个代理),它接收当前状态并返回对状态的更新。这种显式的状态管理使得工作流非常容易调试和持久化 。
7.3 开源框架选型与实施
构建这样一个复杂的编排器,从零开始是不切实际的。幸运的是,有几个强大的开源框架可以极大地简化这个过程。
- Dify:
- 核心思想:将 AI 应用的创建过程产品化和可视化。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 LLM 应用开发平台,其工作流编排(在 Dify 中称为“工作流”或 "Workflow")围绕着一个可视化的画布 (Canvas) 构建,用户可以通过拖拽节点的方式来定义和连接不同的功能模块(如 LLM、工具、知识库检索、代码执行等)。
- 优势:
- 低代码/无代码:其最大的优势是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降低了构建复杂 AI 工作流的门槛。开发者甚至非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拖拽和配置来快速搭建和迭代应用。
- 内置一体化能力:Dify 将模型管理、上下文管理 (Context)、RAG 引擎(知识库)、工具 (Tools API) 和日志分析等功能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中。这种一体化的设计简化了开发流程,无需在多个不同框架和服务之间切换。
- 前后端分离:提供开箱即用的 Web 应用模板(如对话型、文本生成型),后端通过 API 与之交互。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工作流逻辑,而 Dify 负责处理前端呈现和用户交互。
- 劣势:
- 灵活性与控制力:相较于 LangGraph 这样纯代码驱动的框架,Dify 在工作流的编程灵活性和底层控制力上有所限制。虽然它支持代码节点,但对于一些极其复杂、需要精细化状态控制和动态循环的逻辑,实现起来可能不如代码框架直接。
- 抽象层次:Dify 的抽象层次较高,它封装了许多底层实现细节。这对于快速开发是优点,但对于希望深入定制或优化特定环节(如 RAG 的 chunking 策略)的开发者来说,可能会感到一定的束缚。
- 适用场景: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原型设计和交付 AI 应用的场景。当团队中包含非程序员(如产品经理、设计师)时,其可视化界面可以促进协作。它特别适用于构建功能相对明确的 RAG 应用、智能客服、内容创作工具以及需要集成多种外部 API 的自动化流程。
- LangGraph:
- 核心思想:将多代理系统建模为状态图 (State Graph)。每个节点是一个代理(或一个工具),每条边代表状态之间的转换 。
- 优势:提供了对工作流的精细控制。我们可以明确定义代理之间的所有可能路径,包括循环(例如,一个“修正”循环,在验证失败后返回上一步),这对于构建可靠的企业级应用至关重要 。其内置的持久化(checkpointing)功能使得长时间运行的任务和“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的干预变得容易实现 。
- 适用场景:当我们需要一个确定性的、可控的、可调试的多步工作流时,LangGraph 是最佳选择。
- CrewAI:
- 核心思想:采用基于角色的协作模型。我们可以定义具有特定角色(如“研究员”、“作家”)、目标和工具的代理,然后将它们组成一个“团队 (Crew)”来完成任务 。
- 优势: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使得定义协作流程非常直观和简单,代码也更简洁 。它内置了处理代理间协作的逻辑(如顺序执行或分层委托)。
- 劣势:相较于 LangGraph,它提供的控制粒度较粗。自定义复杂的、非线性的工作流(如循环和条件分支)会更加困难 。
- 适用场景:适用于那些可以被清晰地分解为几个独立角色协同工作的任务,且流程相对线性的场景。
- LlamaIndex:
- 核心思想:虽然其核心是构建高级的检索增强生成 (RAG) 管道,但它也提供了强大的代理功能 。它的代理通常围绕着对复杂数据源的智能查询和综合。
- 优势:如果我们系统的核心挑战是与多种、复杂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源进行交互,LlamaIndex 提供了最丰富的工具集 。
- 适用场景:当我们的多代理工作流主要是为了实现更智能的“Agentic RAG”时(例如,一个代理决定从哪个文档中检索,另一个代理决定如何综合检索结果),LlamaIndex 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推荐路径:对于我们计划构建的企业级 AI BI 系统,LangGraph 是我们首先推荐的起点。LangGraph 对状态和流程的显式控制,以及其强大的调试和持久化能力,对构建一个可靠、可维护和可扩展的复杂工作流非常有益。我们可以将我们的 Text-to-SQL 模块和非结构化数据检索模块封装为独立的代理(或工具),然后使用 LangGraph 来编排它们之间的协作,以响应复杂的用户查询。Dify 提供了最高完成度的开箱即用性,但在对底层流程的控制粒度、能力上有所欠缺,这是由其系统不同的设计目标(易用性和功能完整一体性)决定的。
第四部分:实施与运营计划
第八章:资源与时间线规划
8.1 推荐的团队结构
我们建议使用 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作为产品开发的阶段规划。对于 MVP 这种开发模式,一个精干的、跨职能的团队至关重要。初期的“扁平化”或“小队(Squad)”结构最为理想 59。
- AI 产品经理 (1人):负责产品愿景,确定功能优先级,并作为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之间的桥梁 59。
- ML(机器学习)/AI 工程师 (1人):负责 AI 引擎的开发。主导 LLM 选型、微调、RAG 实现和代理开发。
- 数据工程师 (1人):管理数据底座。负责 ETL 管道、StarRocks 管理以及数据资产/向量索引管道。
- 全栈开发工程师 (2人):一人专注于 BI 后端(API 集成、查询执行逻辑),另一人专注于 BI 前端(聊天界面和可视化的 UI/UX)。
- DevOps/MLOps 工程师 (1人, 初期可兼职):负责搭建 CI/CD 管道、H100 训练环境、RTX 4090 部署环境以及监控和日志基础设施 62。
- 初期团队总规模:5-6 名全职员工。
8.2 开发路线图 (MVP)
我们将采用分阶段的方法,专注于快速交付具备核心价值的产品 63。
- 第一阶段:基础与核心 Text-to-SQL (1-3个月)
- 目标:一个功能性的系统,能够针对一个定义良好的数据库模式,回答简单到中等复杂度的自然语言问题。
- 任务:搭建 StarRocks,为一个数据源构建基础的 ETL,开发核心的 Text-to-SQL 模块(初期仅使用 RAG),通过 API 将其与 BI 前端集成,并建立 H100 和 RTX 4090 的开发与部署环境。
- 第二阶段:高级 Text-to-SQL 与系统强化 (4-6个月)
- 目标:提高准确性和稳健性,能够处理复杂的多表 JOIN 查询。
- 任务:策管/生成高质量的微调数据集,在 H100 上进行指令微调,实现自我修正循环,通过更复杂的上下文增强 RAG 检索器,并开始构建 LLMOps 监控体系。
- 第三阶段:AI 代理与多源数据 (7-9个月)
- 目标:引入查询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
- 任务:开发非结构化数据代理,构建将文档摄入并向量化到 StarRocks 的管道,增强编排器以在 SQL 和文档查询之间进行路由。
- 第四阶段:Beta 测试与迭代 (10-12个月)
- 目标:向试点客户部署,收集反馈并进行迭代。
- 任务:为第一个企业用户提供上线支持,监控性能和用户行为,根据真实世界的使用情况来优化模型和功能。
为了更清晰地规划人力资源投入,下表估算了 MVP 开发所需的人月(Person-Months)工作量。此估算对于预算制定和项目管理至关重要。其逻辑是:第一阶段需要数据工程师和全栈开发人员投入大量精力来构建基础架构,而机器学习工程师则负责建立基线模型。第二阶段是机器学习的重头戏,由机器学习工程师主导微调工作,数据工程师提供数据管道支持。第三阶段引入代理功能,同样由机器学习工程师领导。通过汇总各阶段各角色的工作量,我们可以得出总人月数,从而直接为人员预算提供依据。
任务/组件 | AI 产品经理 | ML 工程师 | 数据工程师 | 全栈开发 | DevOps/MLOps | 总人月 |
第一阶段:基础构建 | 1 | 2 | 3 | 4 | 1 | 11 |
第二阶段:高级 SQL | 1 | 3 | 2 | 2 | 1 | 9 |
第三阶段:AI 代理 | 0.5 | 2.5 | 1 | 2 | 0.5 | 6.5 |
第四阶段:Beta 测试 | 0.5 | 1 | 0.5 | 1 | 0.5 | 3.5 |
总计 | 3 | 8.5 | 6.5 | 9 | 3 | 30 |
第九章:计算资源策略与成本分析
9.1 计算资源策略
- 开发环境 (8x H100 SXM 服务器):这是战略研发资产,应用于:
- 模型微调:运行 QLoRA 微调任务。对于一个 7B 模型和一个精选数据集,一次典型的训练可能需要数小时到一天的时间 49。其成本主要是硬件的机会成本和工程师的时间。
- 合成数据生成:运行 Llama 3 70B 等大型模型或通过 API 调用 GPT-4o,大规模生成训练数据。
- 实验:在没有成本限制的情况下,测试不同的模型架构、RAG 策略和代理框架。
- 部署环境 (单张 RTX 4090):这是产品预期的生产环境。
- 性能预期:对于一个约 7B 的模型,使用 vLLM 推理引擎,预计可达到约 6-7 请求/秒 和 4000 tokens/秒 的吞吐量,这足以支持企业环境中中等数量的并发用户 35。
- 成本:主要成本是前期硬件采购费用,以及后续的电力和冷却费用。
9.2 总拥有成本 (TCO) 分析
为了证明自托管方法的经济合理性,我们构建了一个全面的 TCO 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是对比自托管和纯 API 方案的成本结构。自托管的成本主要是固定的资本支出(硬件、人员)和较低的变动成本(电力),而 API 方案的成本几乎完全是变动的(按 token 计费)。通过设定一个真实的使用场景(例如,100 个用户,每人每天平均查询次数,每次查询的平均 token 数),我们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研究表明,自托管的人员薪资、硬件成本、API token 费用和数据准备成本均有据可查 12。通过这些估算,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盈亏平衡点,即当使用量达到某个水平时,自托管将比使用 API 更具成本效益。这为内部预算和向客户展示 ROI 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成本类别 | 自托管 (我们的 AI BI 产品) | 基于 API (如使用 GPT-4o) | 备注 |
人员成本 | ~$750,000 | ~$750,000 | 假设 5-6 名 FTE,平均年薪 $125k-$150k 13 |
硬件成本 | ~$20,000 | $0 | 假设 RTX 4090 服务器 ~$10k,H100 服务器分摊/租用成本 |
软件与云成本 | ~$15,000 | ~$5,000 | 包括 StarRocks 托管、ETL 工具、监控软件等 |
数据准备与标注 | ~$10,000 | ~$10,000 | 一次性成本,用于初始数据集策管 71 |
LLM 推理/API 成本 | ~$1,000 (电力) | ~$200,000+ | 核心差异。API 成本基于中等使用量估算 12 |
年度总成本估算 | ~$796,000 | ~$965,000+ | 自托管在规模化应用中展现显著成本优势 |
注:以上为粗略估算,API 成本会随使用量急剧上升。
第十章:LLMOps - 确保生产就绪
本章概述了管理 LLM 驱动应用独特生命周期所需的最佳实践,从而将原型转变为可靠的企业级产品。
10.1 核心 LLMOps 原则
LLMOps 是 MLOps 针对大语言模型的特化分支 73。其核心实践包括:
- 数据与提示词版本控制:所有训练数据、提示词和模型配置都必须进行版本控制(例如,使用 Git LFS 或 lakeFS 等工具) 74。
- 实验追踪:细致地记录每一次微调实验:超参数、数据版本、所用模型以及最终的性能指标。MLflow 或 Neptune.ai 等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74。
- 模型的 CI/CD:自动化整个流程:数据验证 -> 模型微调 -> 模型验证 -> 部署。这必须包括我们之前确定的在 RTX 4090 上进行的“部署验证”步骤 77。
10.2 监控与人机回圈 (Human-in-the-Loop)
- 性能监控:追踪延迟、吞吐量和 GPU 利用率等运营指标 76。
- 质量监控:对于 LLM 而言,质量监控更为复杂。我们必须记录所有生产环境中的查询、生成的 SQL、执行结果以及用户反馈(例如,“赞/踩”按钮)。这将创建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 77。
- “LLM 即评委 (LLM as a Judge)”:定期使用一个强大的模型(如 GPT-4o),针对一组黄金标准问题集,来评估生产模型的 SQL 生成质量,从而提供一个自动化的质量评分 74。
- 漂移检测:监控数据漂移(输入数据模式的变化)和概念漂移(问题与正确 SQL 之间关系的变化)。设置警报,以便在模型性能下降时触发再训练流程 78。
10.3 治理与负责任的 AI
- 安全性:实施护栏以防止提示词注入和数据泄露。SQL 执行应通过一个只读的数据库用户进行,以防止任何破坏性查询 79。
- 偏见与安全:严格测试训练数据和模型输出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实施内容过滤器以处理不当或有害的语言 73。
- 可解释性:虽然 LLM 本身是黑箱,但 RAG 方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解释性。应始终将模型检索到的上下文(例如,它参考了哪些表和列)与生成的 SQL 一同展示给用户。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并让用户理解模型为什么会生成特定的查询 79。
结论与建议
我们在初步构想的描绘的“AI BI”系统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在商业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市场正朝着 AI 驱动的分析方向快速发展,而我们提出的“主权 AI BI”概念——一个安全、私有、可定制且成本可控的本地化解决方案——精准地切入了当前企业采用 AI 的核心痛点。
核心建议如下:
- 坚持本地化部署战略:将“数据主权”和“可预测的 TCO”作为我们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和营销信息。
- 采用统一数据后端架构:充分利用 StarRocks 的原生向量检索能力,将其作为统一的数据仓库和 RAG 向量存储,以简化架构、降低成本并提升性能。
- 实施混合式 AI 策略:结合 RAG 和指令微调,以实现最佳的查询准确性和适应性。RAG 提供动态上下文,微调则教会模型如何正确利用这些上下文。
- 将 H100 服务器定位为“数据工厂”:利用其强大的算力进行高质量的合成数据生成和基于执行的过滤,这是构建高性能 Text-to-SQL 模型的关键。
- 严格管理开发-部署风险:建立包含硬件在环验证的 LLMOps 流程,确保在 H100 上开发的模型能够在目标 RTX 4090 硬件上高效运行。
- 分阶段、MVP 优先:遵循我们提出的四阶段路线图,首先聚焦于交付核心的 Text-to-SQL 功能,快速验证产品价值,然后逐步扩展到 AI 代理等更高级的功能。
通过遵循这份蓝图,团队将能够系统性地构建一个技术领先、商业上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AI BI 平台,从而在下一代企业智能的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引用文献
- What's new in the 2025 Gartner® Magic Quadrant™ for Augmented Data Quality solution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ataccama.com/blog/whats-new-in-the-2025-gartner-magic-quadrant-for-augmented-data-quality-solutions
- Gartner® Magic Quadrant™ for BI & Analytics Platforms (2025) - ThoughtSpo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thoughtspot.com/data-trends/business-intelligence/gartner-magic-quadrant-bi-analytics
- Gartner: Top Trends in Data and Analytics for 2025 | APMdiges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apmdigest.com/gartner-top-trends-data-and-analytics-2025
- AI-Driven Business Intelligence: Unlocking Insights for Better Decision-Making | HP® Tech Take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hp.com/us-en/shop/tech-takes/ai-business-intelligence-insights
- AI-powered success—with more than 1,000 stories of customer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 The Microsoft Cloud Blog,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microsoft-cloud/blog/2025/07/24/ai-powered-success-with-1000-stories-of-customer-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on/
- AI In BI: AI's Role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 2025 - Priority Softwar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riority-software.com/resources/ai-in-business-intelligence/
- AI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Unlocking the Full Power of Data - Neontri,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neontri.com/blog/ai-business-intelligence/
- AI-Driven Business Models - Unaligned Newsletter,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unaligned.io/p/ai-driven-business-models
- Nine AI-fuelled business models that leaders can't ignore - PwC,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wc.com/gx/en/issues/business-model-reinvention/nine-ai-business-models.html
- The Challenges of Deploying LLMs - A3Logic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a3logics.com/blog/challenges-of-deploying-llms/
- Self-Hosted LLM: A 5-Step Deployment Guid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lural.sh/blog/self-hosting-large-language-models/
- LLM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2025: Build vs Buy Math - Ptolemay,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tolemay.com/post/llm-total-cost-of-ownership
- The Costly Open-Source LLM Lie. Open Source LLMs are not Free | by Devansh | Mediu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achine-learning-made-simple.medium.com/the-costly-open-source-llm-lie-f83fdc5d5701
- 腾讯游戏数据,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deltaverse.net/
- 算力规模突破千万核,腾讯云大数据产品全景图长啥样? - InfoQ,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infoq.cn/article/zsw4jswpgwwzpyfqbpfv
- 2025 Gartner ® Magic Quadrant ™ for 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 - Qlik,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qlik.com/us/gartner-magic-quadrant-business-intelligence
- Improving Text-to-SQL with a Fine-Tuned 7B LLM for DB Interactions | HackerNoo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hackernoon.com/improving-text-to-sql-with-a-fine-tuned-7b-llm-for-db-interactions
- Fine-Tuning LLMs is a Huge Waste of Time | by Devansh | Mediu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achine-learning-made-simple.medium.com/fine-tuning-llms-is-a-huge-waste-of-time-bd0b98fcc282
- Best Augmented Analytics Reviews 2025 | Gartner Peer Insight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gartner.com/reviews/market/augmented-analytics
-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StarRocks and Apache Doris - Mediu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edium.com/starrocks-engineering/detailed-comparison-between-starrocks-and-apache-doris-81ddd34be527
- Text-to-SQL - Hugging Fac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huggingface.co/docs/smolagents/examples/text_to_sql
- Build a robust text-to-SQL solution generating complex queries, self-correcting, and querying diverse data source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W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ws.amazon.com/blogs/machine-learning/build-a-robust-text-to-sql-solution-generating-complex-queries-self-correcting-and-querying-diverse-data-sources/
- A Deep Dive into Apache Doris vs. ClickHouse - DZon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zone.com/articles/apache-doris-vs-clickhouse-real-time-analytics
- Vector Index - StarRock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starrocks.io/docs/table_design/indexes/vector_index/
- Indexes - StarRock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starrocks.io/docs/category/indexes/
- vanna-ai/vanna: Chat with your SQL database . Accurate Text-to-SQL Generation via LLMs using RAG . - GitHub,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github.com/vanna-ai/vanna
- StarRocks — LangChain documentatio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ython.langchain.com/api_reference/community/vectorstores/langchain_community.vectorstores.starrocks.StarRocks.html
- StarRocks - ️ LangChai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ython.langchain.com/docs/integrations/vectorstores/starrocks/
- Why Apache Doris is a Better Alternative to Elasticsearch for Real-Time Analytic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ris.apache.org/blog/why-apache-doris-is-best-alternatives-for-real-time-analytics/
- Exact and Approximate Vector Search | ClickHouse Doc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lickhouse.com/docs/engines/table-engines/mergetree-family/annindexes
- superset-ui/embedded-sdk - NP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npmjs.com/package/@superset-ui/embedded-sdk
- Static embedding | Metabase Documentatio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metabase.com/docs/latest/embedding/static-embedding
- API - Apache Superse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superset.apache.org/docs/api/
- Embedded analytics SDK | Metabase Documentatio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metabase.com/docs/latest/embedding/sdk/introduction
- RTX 4090 vLLM Benchmark: Best GPU for LLMs Under 8B Parameters - YouTub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TaSiu0B4c
- RTX4090 vLLM Benchmark: Best GPU for LLMs Below 8B on Hugging Fac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databasemart.com/blog/vllm-gpu-benchmark-rtx4090
- Local LLM Deployment on 24GB GPUs: Models & Optimizations | IntuitionLab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intuitionlabs.ai/articles/local-llm-deployment-24gb-gpu-optimization
- Smaller Models, Smarter SQL: Arctic-Text2SQL-R1 Tops BIRD and Wins Broadly,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nowflake.com/en/engineering-blog/arctic-text2sql-r1-sql-generation-benchmark/
- Snowflake/Arctic-Text2SQL-R1-7B - Hugging Fac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huggingface.co/Snowflake/Arctic-Text2SQL-R1-7B
- SQLCoder-2–7b: How to Reliably Query Data in Natural Language, on Consumer Hardware | by Sjoerd Tiemensma | Use AI | Mediu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edium.com/use-ai/sqlcoder-2-7b-how-to-reliably-query-data-in-natural-language-on-consumer-hardware-cb352a3cf3ab
- defog-ai/sqlcoder: SoTA LLM for converting natural language questions to SQL queries - GitHub,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github.com/defog-ai/sqlcoder
- Benchmarking NaturalSQL against State of the Art LLMs - ChatDB,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chatdb.ai/post/naturalsql-vs-sqlcoder-for-text-to-sql
- Building a Reliable Text-to-SQL Pipeline: A Step-by-Step Guide pt.2 - Mediu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edium.com/firebird-technologies/building-a-reliable-text-to-sql-pipeline-a-step-by-step-guide-pt-2-9bf0f28fc278
- How to fine-tune: Focus on effective datasets - Meta AI,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i.meta.com/blog/how-to-fine-tune-llms-peft-dataset-curation/
- Text to SQL dataset - Kaggl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kaggle.com/datasets/mohammadnouralawad/spider-text-sql
- SEED: Enhancing Text-to-SQL Performance and Practical Usability Through Automatic Evidence Generation - arXiv,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rxiv.org/html/2506.07423v1
- Arctic Text2SQL: ExCoT for Execution-Guided Chain-of-Thought Optimization - Snowflak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nowflake.com/en/engineering-blog/arctic-text2sql-excot-sql-generation-accuracy/
- SDE-SQL: Enhancing Text-to-SQL Generation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via Self-Driven Exploration with SQL Probes - arXiv,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rxiv.org/html/2506.07245v1
- Fine-Tuning LLMs: GPU Cost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 newlin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newline.co/@zaoyang/fine-tuning-llms-gpu-cost-optimization-strategies--7077d41d
- NVIDIA Sets New Generative AI Performance and Scale Records in MLPerf Training v4.0,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eveloper.nvidia.com/blog/nvidia-sets-new-generative-ai-performance-and-scale-records-in-mlperf-training-v4-0/
-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d GPU Requirements - FlowHun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flowhunt.io/blog/large-language-models-gpu-requirements/
- AI Agent Architecture: Breaking Down the Framework of Autonomous Systems - Kanerika,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kanerika.com/blogs/ai-agent-architecture/
- AI Agent Architectures: Patterns, Applic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 - DZon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zone.com/articles/ai-agent-architectures-patterns-applications-guide
- Creating asynchronous AI agents with Amazon Bedrock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W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ws.amazon.com/blogs/machine-learning/creating-asynchronous-ai-agents-with-amazon-bedrock/
- Architecting AI Agents on Databricks: Vector Search & Foundation Models - Tredenc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tredence.com/blog/architecting-ai-agents-with-databricks-from-vector-search-to-foundation-models
- Vertex AI Agent Builder | Google Cloud,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loud.google.com/products/agent-builder
- Top 12 Open Source Models on HuggingFace in 2025 - Analytics Vidhya,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analyticsvidhya.com/blog/2024/12/top-open-source-models-on-hugging-face/
- Fine Tuning for Text-to-SQL With Gradient and LlamaIndex,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llamaindex.ai/en/v0.10.34/examples/finetuning/gradient/gradient_text2sql/
- How to Structure an AI-Enabled Product Team - 8allocat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8allocate.com/blog/how-to-structure-an-ai-enabled-product-team/
- Product Team Structure. What We Can Learn From 5 Top Companies - Eleke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eleken.co/blog-posts/structure-your-product-development-team
- Key roles for an in-house AI team | edX,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edx.org/resources/roles-you-need-for-ai-team
- Organization structure layer of an ADM operating model - AWS Prescriptive Guidanc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aws.amazon.com/prescriptive-guidance/latest/strategy-transform-adm-operating-model-gen-ai/org-structure-layer.html
- MVP Development Guide for Product-Market Fit - Ideas2I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ideas2it.com/blogs/mvp-development-guide
- How to Build an AI MVP: Step-by-Step Guide for 2025 - Classic Informatic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classicinformatics.com/blog/ai-product-mvp-guide
- Develop an AI MVP: Ultimate Guide for Startups - Phaedra Solution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haedrasolutions.com/blog/how-to-develop-an-ai-mvp
-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and Estimating the Cost of LLM Fine-Tuning - arXiv,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rxiv.org/html/2408.04693v1
- LLM as a Service vs. Self-Hosted: Cos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 Binadox,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binadox.com/blog/modern-digital-area/llm-as-a-service-vs-self-hosted-cost-and-performance-analysis/
- The Real Cost of Fine-Tuning LLMs: What You Need to Know | Scopic,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scopicsoftware.com/blog/cost-of-fine-tuning-llms/
- LLM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for Businesses: A Detailed Breakdown,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inero-software.com/llm-implementation-and-maintenance-costs-for-businesses-a-detailed-breakdown/
- Serverless vs. Dedicated LLM Deployments: A Cost-Benefit Analysis - BentoML,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bentoml.com/blog/serverless-vs-dedicated-llm-deployments
- Data Annotation Pricing: Free Cost Calculator for Video and Image Annotation - Label Your Data,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labelyourdata.com/pricing
- The Hidden Costs of Poor Data Prep in LLM Projects (And How Markdown Can Help),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nythingmd.com/blog/hidden-costs-of-poor-data-prep-in-llm-projects
- MLOps & LLMOps | Key Differences & Best Practices - Xorbix Technologie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xorbix.com/insights/from-mlops-to-llmops-managing-the-lifecycle-of-advanced-ai-models/
- MLOPs tips I gathered recently, and general MLOPs thoughts : r/learnmachinelearning - Reddi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reddit.com/r/learnmachinelearning/comments/1jf56ze/mlops_tips_i_gathered_recently_and_general_mlops/
- What is LLMOps? Key Components & Differences to MLOPs - lakeF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lakefs.io/blog/llmops/
- MLOps Checklist – 10 Best Practices for a Successful Model Deployment - Neptune.ai,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neptune.ai/blog/mlops-best-practices
- LLMOps: Operationaliz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 Databricks,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databricks.com/glossary/llmops
- 11 MLOps Best Practices Explained in 2025 - Tredence,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tredence.com/blog/mlops-a-set-of-essential-practices-for-scaling-ml-powered-applications
- Overcoming Obstacles in Developing Enterprise LLM Applications — Part 1 - Medium,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edium.com/@gopikwork/overcoming-obstacles-in-developing-enterprise-llm-applications-part-1-9bac06dde44d
- SQL and RAG system – looking for efficient integration ideas - Reddit, 8月 12,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reddit.com/r/Rag/comments/1getfva/sql_and_rag_system_looking_for_effi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