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源@panda,2025-08
基于开源技术的IaaS云平台定制化开发深度研究与战略规划报告引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图报告方法论第一部分:对标系统核心能力解析——安超云操作系统(ArcherOS)1.1 整体架构与技术栈剖析1.2 关键企业级功能详解1.3 产品化特性评估第二部分:主流开源IaaS平台深度对比分析2.1 架构哲学与设计范式2.2 核心技术栈横向评测2.3 企业级功能支持度与成熟度评估2.4 二次开发与商业化潜力评估第三部分:差距分析:从开源项目到商业产品的鸿沟3.1 产品化体验的差异3.2 功能实现的深度与广度3.3 服务与支持体系的价值第四部分:战略建议与实施路线图4.1 最终平台选型推荐及论证4.2 二次开发任务清单与功能映射第一阶段:核心功能对齐 (预计6-9个月)第二阶段:高级功能攻坚 (预计9-12个月)第三阶段:产品化封装与商业化准备 (持续进行)4.3 资源投入预估团队构成开发周期风险评估结论核心发现总结战略选型建议成功关键引用文献
基于开源技术的IaaS云平台定制化开发深度研究与战略规划报告
引言
项目背景与战略意图
本报告旨在为计划基于开源软件定制、整合或二次开发一套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云平台的项目提供深度研究与战略规划。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创建一套功能完备、性能卓越的云计算系统,用以统一管理裸金属服务器集群,并对外提供虚拟化的计算、存储及网络服务。项目的战略意图具有双重性:初期,该系统将作为内部承包工程项目的核心基础设施,旨在实现对现有商业解决方案“安超云操作系统(ArcherOS)”的无缝替换,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技术自主性;远期,该系统具备作为独立产品进行商业推广的潜力,这要求其不仅在功能上对标成熟商业产品,更要在产品化、稳定性和服务支持上达到商业级标准。
此举标志着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从单纯的技术使用者转变为核心技术的掌控者与提供者。这不仅是对当前项目需求的战术响应,更是对未来技术壁垒构建和新商业模式探索的战略布局。
报告方法论
为确保分析的深度、广度与结论的实践指导价值,本报告将遵循一个严谨的研究框架:“基准对标 - 多维比较 - 差距分析 - 战略规划”。
- 基准对标 (Benchmark):首先,我们将深度剖析当前项目中使用的商业解决方案——安超云操作系统(ArcherOS),基于其技术白皮书和功能清单,建立一个清晰、全面的能力基准。此举旨在明确“替换”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 多维比较 (Comparison):其次,我们将选取业界主流的开源IaaS平台——OpenStack、CloudStack、OpenNebula和Proxmox VE,从系统架构、核心技术、功能成熟度、二次开发及商业化潜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的横向对比。
- 差距分析 (Gap Analysis):接着,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开源项目与成熟商业产品之间的本质差异,揭示从“可用的软件”到“可靠的产品”之间存在的鸿沟,尤其是在产品化体验、功能深度和支持体系方面。
- 战略规划 (Strategy & Roadmap):最后,基于前述分析,我们将提出明确的技术选型建议,并为二次开发工作制定一份详尽的任务清单、实施路线图以及所需的人力与资源投入预估,为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第一部分:对标系统核心能力解析——安超云操作系统(ArcherOS)
深入理解对标产品是成功替换的前提。本章节将全面解析安超OS的架构、关键功能与产品化特性,为后续的比较与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1.1 整体架构与技术栈剖析
安超OS是一款典型的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产品,其设计哲学是在软硬件解耦的基础上,实现核心软件组件的深度集成与优化。它将计算、存储、网络和管理平台紧密耦合,旨在提供一个类似于VMware vSphere + vSAN或Nutanix的一体化、开箱即用的私有云解决方案 1。这种架构与OpenStack等采用松耦合、分布式微服务设计的平台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优势在于极大地简化了部署、运维和管理,提供了高度一致的用户体验,但也可能以牺牲部分灵活性和开放性为代价。
- 安超计算虚拟化 (ArCom):作为计算核心,ArCom基于业界成熟的QEMU-KVM虚拟化技术 1。它提供了虚拟机全生命周期管理、CPU QoS(主频上限、份额设置)、内存QoS(独占、回收、大页)、NUMA拓扑配置、GPU直通与vGPU(虚拟GPU)等一系列标准及高级计算功能 1。其技术底层与主流开源方案同源,这意味着在基础计算功能的对齐上,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 安超存储虚拟化 (ArStor):ArStor是安超OS技术体系的基石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它是一个自研的高性能分布式块存储系统,其架构和功能定位类似于开源界的Ceph,但专为HCI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追求极致的I/O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1。
- 关键技术实现:ArStor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以提升性能和效率。其一,它利用基于日志结构(Log-Structured)的写缓存(ArStor Intent Log, ArIL),巧妙地将大量离散的随机写I/O聚合为对SSD缓存盘的顺序写,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写入性能,还大大延长了SSD介质的使用寿命。其二,通过自适应条带化技术和独特的浮动主控制器(Floating Master Controller)机制,优化了数据在集群内的分布和I/O路径,确保每台虚拟机都能获得高效的存储访问。其三,它支持高效的ROW(Redirect-on-Write)零拷贝快照与克隆,可在不影响性能和不预占空间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数据保护和虚拟机部署任务。此外,ArStor还具备多副本(支持2副本和3副本)、数据自动均衡、在线数据压缩(支持LZ4、Gzip等算法)、可变页大小(4K至32K)以及对外提供标准iSCSI块服务等全面的企业级存储特性 1。
- 安超网络虚拟化 (ArNet):安超OS的网络虚拟化组件ArNet提供了构建云环境所需的基础网络能力。它主要基于成熟的VLAN技术实现多租户网络的二层隔离,并辅以安全组功能,为虚拟机提供类似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同时,系统支持IPv4/IPv6双栈网络,满足现代网络环境的需求 1。从其功能描述来看,ArNet聚焦于提供稳定、实用的基础网络服务,并未涉及如VXLAN、BGP EVPN等复杂的软件定义网络(SDN)高级特性,其能力模型与OpenStack Neutron的ML2+LinuxBridge/OVS插件或CloudStack的基础网络/高级网络模型在功能范畴上较为接近。
- 安超系统管理平台 (ArManager):ArManager是整个安超OS的大脑与中枢,它将底层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抽象化,并通过一个统一的Web管理界面呈现给管理员。该平台不仅负责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还集成了众多体现其产品化程度的关键组件,包括图形化的部署工具(ArLCM)、集中的监控告警系统、日志审计中心,并对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OpenAPI,便于与第三方系统集成 1。
1.2 关键企业级功能详解
安超OS在其高级版中提供了一系列针对企业关键业务场景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其区别于基础开源软件组合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二次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 1。这些高级特性的存在,表明安超OS的目标市场是那些对业务连续性、性能和自动化有严苛要求的企业客户,常规的虚拟机故障重启(HA)已无法满足其需求。
- FT容错 (Fault Tolerance):这是安超OS最高级别的业务连续性保障功能。通过创建一台与主虚拟机完全同步的“影子”备用虚拟机,两者以锁步方式运行(Lock-step execution)。当主虚拟机所在的物理节点发生任何故障时,备用虚拟机能够实现秒级的、无中断的业务接管,确保关键应用零停机 1。这一功能远超常规的HA(高可用),在开源KVM生态中,尚无开箱即用且达到生产级别的成熟解决方案,是二次开发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之一 2。
- DRS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动态资源调度):类似于VMware的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安超OS的DRS功能能够周期性地监控集群中各物理节点的CPU和内存负载情况。当检测到资源分配不均衡时,系统会自动发起虚拟机的在线迁移(Live Migration),将虚拟机从高负载节点迁移至低负载节点,从而实现整个集群的资源负载均衡,确保业务性能的稳定 1。在OpenStack生态中,虽有Watcher项目旨在实现类似的目标,但其社区活跃度、成熟度和易用性与商业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
- 存储高性能模式 (SPDK):该功能体现了安超OS对底层存储性能的极致追求。通过集成和利用SPDK(Storage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Kit),ArStor能够绕过传统的内核I/O栈,采用用户态轮询(Polling)模式直接访问NVMe SSD等存储设备,极大地减少了中断和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性能开销,为I/O密集型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性能保障 1。这是其相对于通用开源Ceph部署的一大性能优势。
- 双活集群 (Stretched Cluster):基于ArStor存储的延展集群(Stretched Cluster)特性,安超OS支持构建跨数据中心的双活解决方案。在这种部署模式下,数据在两个站点间实时同步复制,并由第三个站点的仲裁节点来防止“脑裂”。当一个数据中心整体发生故障时,业务虚拟机可以在另一个数据中心自动恢复运行,提供站点级的容灾能力 1。开源的Ceph存储也通过“Stretch Mode”提供类似功能,但其配置、管理和对网络延迟的严苛要求,使得实施门槛极高 5。安超OS将这一复杂技术产品化,显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1.3 产品化特性评估
商业软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功能本身,更在于将复杂的技术封装成易于使用、管理和维护的“产品”。安超OS在产品化方面的投入,是其能够与开源方案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 ArLCM (生命周期管理):安超OS提供了一个名为ArLCM的图形化向导式部署工具。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即可完成整个云平台的集群配置、主机扫描、存储规划和网络设定,系统会自动进行配置检查和部署执行 1。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始部署的复杂度和技术门槛,与需要手动编辑大量YAML配置文件、深入理解网络模型的OpenStack部署工具(如Kolla-Ansible、TripleO)形成了鲜明对比 8。
- ArIQ (平台智能分析系统):这是一个基于云的主动式报告与分析引擎,能够汇集部署在不同地方的多个安超OS集群的配置、告警和事件信息,为管理员提供一个统一的“上帝视角”监控门户 1。这种设计类似于将Prometheus、Grafana等监控组件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集成后,再以SaaS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体现了其在多集群、大规模运维场景下的前瞻性设计。
- 运维友好性: 安超OS内置了大量旨在简化日常运维工作的功能,例如“一键巡检”,可以自动对集群的软硬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体检并生成报告和优化建议;“资源优化”功能则能主动识别僵尸虚拟机、未充分利用的资源等,帮助管理员提升资源利用率 1。这些功能将资深运维专家的经验固化为产品能力,是开源世界中通常需要通过组合多个工具(如Prometheus, Grafana, ELK Stack)并进行大量定制开发才能零散实现的能力。
- 信创支持: 功能清单 1 中明确区分了X86版本和针对国产化(信创)平台的版本,如鲲鹏、飞腾、海光,并详细标注了在不同平台上的功能支持差异。这表明安超OS在适配国产CPU和操作系统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资源,并进行了深度的兼容性测试与优化。这是通用的国际开源社区版本所不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任何计划在中国市场进行商业推广的I/SaaS产品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二部分:主流开源IaaS平台深度对比分析
本章将对OpenStack、CloudStack、OpenNebula及Proxmox VE四个主流开源IaaS平台进行系统性的多维度横向对比,旨在为最终的技术选型提供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撑。
2.1 架构哲学与设计范式
不同平台的架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特性、适用场景以及二次开发的难易程度。
- OpenStack:“工具箱”模式。OpenStack采用高度模块化、松耦合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它由一系列独立但协同工作的项目(如计算服务Nova、存储服务Cinder、网络服务Neutron等)组成,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像搭积木一样组合这些组件 10。
- 优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用户可以选择、替换甚至自研任何一个组件,以适应特定的业务需求。其庞大的全球社区和成熟的生态系统,使其成为构建大型公有云和复杂私有云的事实标准。
- 劣势:高度的灵活性带来了极高的复杂性。组件间的交互关系错综复杂,使得部署、升级、排错和日常运维的难度都非常大,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来驾驭。
- CloudStack:“一体化”模式。与OpenStack相反,CloudStack采用了更为中心化的单体应用架构。其核心是一个名为“Management Server”的Java应用程序,负责处理所有的编排和管理任务 13。
- 优势:架构相对简单、清晰,组件数量少,这使得它的部署、学习和管理成本远低于OpenStack。对于中小型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私有云来说,是一个“交钥匙”式的快速解决方案。
- 劣势:单体架构在灵活性和定制化方面不如微服务架构。虽然也支持插件,但深度定制的难度可能更高。其生态系统规模和社区活跃度相较于OpenStack也较小。
- OpenNebula:“轻量化”模式。OpenNebula同样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架构,但其核心设计理念是追求简洁、高效和低资源消耗。它致力于提供一个功能完备但不过度设计的I/SaaS平台 16。
- 优势:部署速度快,系统资源占用少,管理界面直观易用。在企业私有云、科研计算以及新兴的边缘计算场景中表现出色。
- 劣势:社区规模和第三方集成生态相对较小,这可能导致在寻找特定功能插件或专业人才时面临挑战。
- Proxmox VE:“超融合一体机”模式。Proxmox VE (Virtual Environment) 是一个基于Debian Linux的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它将KVM虚拟机、LXC容器、软件定义存储(Ceph/ZFS)和集群管理等功能紧密地集成在一个单一的产品中,提供了一个高度整合的解决方案 19。
- 优势:安装过程极其简单(通过ISO镜像),Web管理界面功能强大且直观,实现了开箱即用的超融合体验。在技术形态上,它是与安超OS最为相似的开源产品。
- 劣势:架构耦合度非常高,进行深度定制和二次开发的难度大。更重要的是,其核心组件采用AGPLv3许可协议,这对计划进行商业化闭源销售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法律障碍。
2.2 核心技术栈横向评测
下表总结了四大平台在核心技术栈上的选择与差异。
特性 | OpenStack | CloudStack | OpenNebula | Proxmox VE |
主要虚拟化技术 | KVM, VMware, Xen, Hyper-V等 | KVM, VMware, XenServer, XCP-ng | KVM, VMware, LXC, Firecracker | KVM, LXC |
核心存储模型 | 插件式 (Cinder),支持广泛后端 | 插件式,支持多种后端 | 插件式,支持多种后端 | 深度集成式 |
主流开源存储 | Ceph (深度集成), LVM, NFS | Ceph, NFS, iSCSI | Ceph, LVM, NFS | Ceph (深度集成), ZFS (深度集成) |
网络虚拟化模型 | 强大、灵活的SDN (Neutron) | 基础/高级网络 (VLAN/安全组) | 简洁的虚拟网络 (VLAN/VXLAN) | Linux Bridge/Bonding, 引入SDN |
架构模型 | 分布式微服务 | 中心化单体应用 | 中心化单体应用 | 紧耦合超融合 |
核心开发语言 | Python | Java | C++, Ruby, Go | Perl, Rust, JavaScript |
许可协议 | Apache License 2.0 10 | Apache License 2.0 | Apache License 2.0 22 | GNU AGPLv3 23 |
- 虚拟化层:所有平台都将KVM作为其核心或首要支持的开源虚拟化技术 17。Proxmox VE在此基础上,还对
LXC容器进行了一等公民级的深度集成,提供了与虚拟机统一的管理体验 23。在基础的计算虚拟化能力上,各平台技术同源,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和调度层面。
- 存储层:
- OpenStack的Cinder服务通过插件化架构,拥有最广泛的存储后端支持。而Ceph作为其最主流的开源软件定义存储(SDS)后端,两者经过社区多年的共同发展,实现了深度集成,能够提供统一的块、对象和文件存储服务,是构建大规模云存储池的首选方案 27。
- CloudStack和OpenNebula同样支持包括NFS、iSCSI以及Ceph在内的多种主流存储技术,具备良好的灵活性 17。
- Proxmox VE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Ceph和ZFS的深度原生集成。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其Web UI界面,轻松地在集群节点上部署、管理和监控Ceph或ZFS存储池,极大地简化了超融合存储的实现过程 26。
- 网络层:
- OpenStack的Neutron项目提供了功能最强大但也最复杂的网络虚拟化能力。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SDN平台,支持VLAN、VXLAN、路由、负载均衡、防火墙、VPN等丰富的网络服务,并能通过插件与各类硬件交换机和第三方SDN控制器对接,适用于构建复杂的网络拓扑 10。
- CloudStack提供了两种网络模式:“基础网络”(类似AWS EC2-Classic的安全组模型)和“高级网络”(基于VLAN的隔离网络模型),功能清晰,模式固定,比Neutron更易于理解和部署 47。
- OpenNebula的网络模型设计上追求简洁,支持VLAN、VXLAN等主流技术,旨在满足大多数企业私有云的需求,避免了Neutron的过度复杂性 50。
- Proxmox VE传统上依赖于标准的Linux网桥和网络绑定技术,配置直观。从8.1版本开始,Proxmox VE正式引入了原生的SDN功能栈,支持VXLAN、BGP EVPN等高级特性,使其网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但该SDN功能相对较新,成熟度有待市场检验 21。
2.3 企业级功能支持度与成熟度评估
下表将安超OS的关键企业级功能与四大开源平台进行对标,评估其原生支持度或实现难度。
安超OS关键功能 | OpenStack | CloudStack | OpenNebula | Proxmox VE |
虚拟机HA | 成熟插件 (Pacemaker) 57 | 原生支持 58 | 原生支持 59 | 原生支持 60 |
FT容错 (零中断) | 需深度开发 2 | 不支持 (N/A) | 不支持 (N/A) | 不支持 (N/A) 61 |
DRS (动态资源调度) | 需深度开发 (Watcher项目) 4 | 需二次开发 | 需二次开发 | 需二次开发 |
GPU/vGPU支持 | 成熟插件 (Nova) 62 | 支持 | 支持 | 原生支持 |
存储双活集群 | 需深度开发 (Ceph Stretch Mode) 5 | 需深度开发 (依赖后端) | 需深度开发 (依赖后端) | 成熟插件 (Ceph集成) 41 |
存储高性能 (SPDK) | 需深度开发 (Cinder驱动) | 需深度开发 (依赖后端) | 需深度开发 (依赖后端) | 需深度开发 |
跨存储在线迁移 | 原生支持 | 原生支持 | 原生支持 | 原生支持 |
LUN直通 | 原生支持 (Cinder) | 支持 | 支持 | 原生支持 |
图形化部署工具 | 需二次开发 (封装Kolla/TripleO) | 原生支持 | 原生支持 | 原生支持 (ISO安装) 63 |
一键巡检/资源优化 | 需深度开发 (集成监控分析) | 需二次开发 | 需二次开发 | 需二次开发 |
P2V/V2V迁移工具 | 需二次开发 (封装virt-v2v) 64 | 需二次开发 (支持virt-v2v) 65 | 需二次开发 | 需二次开发 |
- 高可用性 (HA):所有四个平台都提供了成熟的虚拟机高可用性方案。当物理节点故障时,其上运行的虚拟机可以在集群内的其他健康节点上自动重启。实现方式略有不同,OpenStack通常依赖外部集群管理工具如Pacemaker,而CloudStack、OpenNebula和Proxmox VE则内置了HA机制,配置更为简单 57。
- FT容错:如前所述,这是开源IaaS平台与安超OS等商业解决方案之间最显著的功能差距。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主流开源平台原生支持KVM虚拟机的零中断容错功能。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对QEMU/KVM底层进行大量的、高难度的定制开发,以实现CPU和内存状态的实时同步与切换 2。
- 资源调度 (DRS):虽然所有平台都具备初始放置虚拟机的调度能力(例如基于资源余量),但它们普遍缺乏持续、自动地对整个集群进行负载再平衡的动态调度器。OpenStack的Watcher项目是为解决此问题而生,但其在社区的部署率和成熟度都相对较低,远未达到VMware DRS或安超DRS的“开箱即用”水平 4。
2.4 二次开发与商业化潜力评估
对于一个计划将自研系统商业化的项目而言,技术选型的考量必须超越当前的功能实现,深入到许可协议、社区生态和API成熟度等关乎长远发展的层面。
- 许可协议:
- OpenStack、CloudStack和OpenNebula均采用商业友好的Apache License 2.0 10。该许可证允许开发者在修改源代码后,以闭源的形式进行商业分发和销售,仅需保留原始的版权声明。这为项目的商业化提供了最大的法律保障和灵活性。
- Proxmox VE则采用了具有强烈“传染性”的GNU AGPLv3许可证 23。该协议要求,任何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基于AGPLv3软件的衍生作品,都必须以同样的AGPLv3许可证开放其全部源代码。这意味着,如果将基于Proxmox VE二次开发的系统作为云服务产品销售,就必须将所有自研的核心代码开源。这对于绝大多数商业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接受的,因此
Proxmox VE在商业化路径上存在根本性的障碍。
- API/SDK与社区生态:
- OpenStack拥有最全面、最成熟的REST API体系和覆盖多种主流编程语言的SDK 67。其社区规模全球最大,吸引了包括红帽、Canonical、Mirantis等众多商业公司以及沃尔玛、中国移动等超大型用户的深度参与,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涵盖硬件、软件、咨询和服务的庞大生态系统 69。这意味着丰富的技术资源、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广泛的第三方集成。
- CloudStack的API同样成熟稳定,其社区虽然规模不及OpenStack,但在服务提供商领域根基深厚,并有ShapeBlue等核心商业公司长期主导开发,保证了项目的持续演进和商业支持的可靠性 71。
- OpenNebula的API体系完备,社区规模相对较小,但专注度高,近年来在欧洲市场和边缘计算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独特的活力 74。
- Proxmox VE的API功能齐全,其社区在中小企业、技术爱好者和家庭实验室用户中极为活跃,提供了大量的非官方教程和支持。然而,其企业级的生态系统相对薄弱,大型商业集成和支持案例较少 79。
第三部分:差距分析:从开源项目到商业产品的鸿沟
要成功替换安超OS并打造一款商业级产品,仅仅实现功能列表上的“打勾”是远远不够的。开源软件与成熟商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一道深刻的鸿沟,这道鸿沟主要体现在产品化体验、功能实现的深度以及服务支持体系上。
3.1 产品化体验的差异
产品化体验是用户感知最直接的部分,也是商业软件价值的核心体现。
- 安装部署: 安超OS的ArLCM提供了“傻瓜式”的图形化安装向导,用户无需深入了解底层技术细节即可完成一套复杂的云平台部署 1。相比之下,即便是最自动化的OpenStack部署工具Kolla-Ansible,也要求管理员具备编辑YAML配置文件、理解和规划复杂网络(管理网、隧道网、外部网等)的能力,其学习曲线和实施门槛要高得多 8。自研系统若想降低交付和运维成本,必须投入资源开发一个类似的、屏蔽底层复杂性的部署工具。
- Web UI/UX: 安超OS提供了一个高度集成、风格统一、交互逻辑清晰的Web管理界面,并支持VMware树状风格切换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1。而OpenStack的官方仪表盘Horizon或新版Skyline,本质上是一个通用框架,其默认界面在功能组织、操作便捷性和视觉呈现上,往往难以与商业产品媲美。要达到安超OS的精细度和易用性,需要进行大量的二次开发和前端定制工作 84。在这方面,架构更为集成的CloudStack和Proxmox VE的UI体验更接近于开箱即用的商业产品。
- 升级与维护: 商业产品会提供经过大规模测试、有明确回退路径的稳定升级包和补丁管理机制。而开源项目的升级,尤其是像OpenStack这样由众多子项目组成的大型系统,往往是一个复杂且高风险的过程,需要由专业的运维团队进行详尽的测试和验证,社区本身不提供SLA保障。
3.2 功能实现的深度与广度
商业产品不仅实现了某个功能,更在性能、稳定性和易用性上进行了深度打磨。
- 性能优化: 安超OS的SPDK高性能存储模式 1 是一个典型例子,它通过对I/O路径的底层优化来压榨硬件性能。开源的Ceph虽然理论性能强大,但要达到其最佳性能,需要专家级的、针对特定硬件和工作负载的精细调优。一个未经深度优化的默认Ceph集群,其性能可能远不及经过商业化打磨的存储方案。
- 运维自动化: 安超OS的“一键巡检”和“资源优化建议” 1 功能,是将资深运维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产品化的结果。它将复杂的系统健康检查、性能瓶颈分析和资源浪费识别等工作自动化,并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管理员。在开源世界,实现类似的能力通常需要运维团队自行搭建和整合Prometheus、Grafana、ELK Stack等多个监控和日志分析工具,并编写大量的自定义脚本和规则。
- 集成工具: 安超OS提供了专门的物理机/虚拟机迁移工具ArMotion,将其作为产品的一个无缝组成部分 1。开源社区虽然也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基础工具,如
virt-p2v和virt-v2v 64,但将这些命令行工具封装成一个稳定、易用、带有图形界面的产品化功能,需要投入额外的开发工作。
3.3 服务与支持体系的价值
服务与支持是商业软件区别于开源项目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也是企业用户愿意为其付费的关键原因。
- 商业支持: 商业软件供应商提供有服务等级协议(SLA)保障的7x24小时技术支持、专业的实施和咨询服务以及系统的培训课程。当生产环境出现问题时,用户可以获得及时、专业的帮助。
- 社区支持: 开源项目的支持主要依赖于社区论坛、邮件列表和即时通讯群组。虽然社区中有许多热心的专家,但响应时间无法保证,问题的解决高度依赖于社区的活跃度和用户自身的技术能力。
自研产品若要走向商业化,就必须从零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技术支持团队、客户服务流程和知识库体系,这是一项巨大的、持续的投入。
第四部分:战略建议与实施路线图
综合以上对标分析、多维比较和差距剖析,本章将提出明确的技术选型建议,并规划出一条从开源基础到商业级产品的可行路径。
4.1 最终平台选型推荐及论证
核心推荐:选择 OpenStack 作为二次开发的基础平台。
这一决策基于对项目长期战略目标的综合考量,尽管它意味着最高的初期投入和技术挑战,但其带来的长期回报和发展潜力是其他方案无法比拟的。
论证如下:
- 商业化可行性与法律风险规避:OpenStack采用的Apache 2.0许可证 10,为未来将自研系统作为闭源商业产品销售扫清了最大的法律障碍。这一点至关重要,并直接排除了采用AGPLv3许可证的Proxmox VE,避免了未来商业模式上的根本性冲突。
- 功能天花板与生态系统优势:OpenStack拥有所有备选方案中最强大、最全面的功能集和最广泛、最成熟的全球生态系统 69。虽然当前实现对安超OS高级功能的对标难度最大,但其高度模块化和可扩展的架构为产品未来的持续演进和功能创新提供了最高的天花板。选择OpenStack,是一条“先难后易”的道路,为构建一个不受限于特定厂商或技术的、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产品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 二次开发与定制潜力:OpenStack的模块化设计,特别是Cinder(存储)和Neutron(网络)的插件机制,为集成自研的高性能存储引擎(对标ArStor)、实现复杂的网络拓扑,乃至攻关FT容错等高级功能提供了最理想的架构基础。其首选存储后端Ceph,其内置的Stretch Mode等高级功能也为对标安超的双活集群提供了明确的技术实现路径 5。
- 人才储备与社区资源:作为业界事实标准的开源云平台,OpenStack相关的工程师、架构师和运维专家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最多,技术文档、社区讨论和第三方解决方案也最为丰富。这为组建和扩充研发团队、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便利。
对其他选项的最终评估:
- CloudStack:可作为次优备选方案。其一体化的架构使得上手和部署更为简单,可以更快地实现核心功能的替换。但其相对固化的架构和较小的生态系统,可能在未来进行深度定制和功能扩展时成为瓶颈。
- Proxmox VE:尽管在技术形态上与安超OS最为接近,但因其AGPLv3许可证问题,与项目的商业化目标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故不予推荐。
- OpenNebula:社区和生态系统相对小众,可能在人才招聘、第三方工具集成和解决疑难问题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于旨在打造主流商业产品的项目而言,确定性较低。
4.2 二次开发任务清单与功能映射
二次开发应遵循“先替代、后超越”的原则,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核心是实现对安超OS在现有项目中的“无缝替换”,保证业务平稳过渡;后续阶段再攻坚高难度特性和进行产品化创新。
下表将安超OS的核心功能映射到OpenStack的实现路径,并评估了开发优先级。优先级划分为 P0 - P2 ,依次降低。
安超OS功能 | OpenStack对应组件/方案 | 差距与开发策略 | 优先级 |
图形化向导式部署 | Kolla-Ansible / TripleO | 需开发图形化前端封装部署工具 | P0 |
统一Web UI (类vCenter) | Horizon / Skyline | 需深度定制UI/UX,整合各组件管理 | P0 |
虚拟机全生命周期管理 | Nova API | 功能对齐,工作量主要在UI集成 | P0 |
分布式存储 (多副本/快照) | Cinder + Ceph RBD | 部署、调优Ceph,Cinder驱动配置 | P0 |
VLAN隔离网络/安全组 | Neutron (ML2+OVS/LinuxBridge) | 标准功能,配置实现 | P0 |
基础监控告警/日志 | Prometheus/Grafana/ELK | 需自行集成、配置和二次开发 | P1 |
虚拟机HA (故障重启) | Nova + Pacemaker | 采用社区成熟方案,配置部署 | P0 |
DRS (动态资源调度) | Watcher | 社区方案不成熟,需深度定制或自研 | P1 |
存储双活集群 | Ceph Stretch Mode | 社区方案复杂,需封装简化管理 | P1 |
存储高性能 (SPDK) | Cinder Driver for SPDK | 社区有探索,需自研或集成第三方驱动 | P2 |
FT容错 (零中断) | KVM/QEMU | 无原生方案,需投入巨大资源自研 | P2 (高风险) |
P2V/V2V迁移工具 | virt-v2v | 需开发图形化工具封装命令行 | P1 |
信创平台适配 | 社区版无保障 | 需针对国产CPU/OS进行全面编译、测试、优化 | P1 |
第一阶段:核心功能对齐 (预计6-9个月)
- 目标:部署一套高可用的OpenStack + Ceph集群,实现安超OS基础版和标准版的核心功能,满足当前项目替换需求。
- 关键任务:
- 部署自动化:基于Kolla-Ansible 8,开发一个简化的图形化部署向导,实现对管理节点、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的自动化部署。
- 统一Web UI:基于Horizon或更现代化的Skyline 84,进行深度定制开发,整合计算(Nova)、存储(Cinder)、网络(Neutron)的核心管理功能,并模仿安超OS的用户操作习惯,如资源树状视图。
- 计算能力:对齐Nova的基础功能,包括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快照、在线/离线迁移、CPU/内存QoS、亲和组等。
- 存储能力:部署和优化Ceph集群,通过Cinder提供多副本、快照、克隆、虚拟磁盘QoS等功能,对标ArStor的基础特性。
- 网络能力:配置Neutron,为虚拟机提供基于VLAN的隔离网络、安全组、DHCP服务。
- 基础运维:集成Prometheus、Grafana和ELK技术栈,实现对集群、主机、虚拟机的核心指标监控、基础告警和集中式日志查询。
第二阶段:高级功能攻坚 (预计9-12个月)
- 目标:实现安超OS高级版的关键差异化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 关键任务:
- DRS实现:调研OpenStack Watcher项目的现状,评估其可用性。若不可行,则需自研一套资源调度服务,通过监控数据分析集群负载,并调用Nova API执行虚拟机迁移。
- 双活集群产品化:深入研究和测试Ceph Stretch Mode 5,开发相应的Ansible Playbook和UI界面,将复杂的双活集群配置、监控和故障切换流程产品化、自动化。
- 高性能存储探索:调研社区或商业的Ceph与SPDK集成方案,或为Cinder开发支持SPDK后端的驱动,以满足极端性能需求。
- FT容错技术预研:此项为高风险、长周期任务。建议组建专门的底层研发小组,研究基于KVM checkpointing、内存同步等技术实现虚拟机容错的可行性。初期应作为技术预研项目,不设定强制的上线日期。
第三阶段:产品化封装与商业化准备 (持续进行)
- 目标:全方位提升产品的完整度、易用性和商业竞争力。
- 关键任务:
- 高级运维工具:开发类似安超的“一键巡检”、“资源优化建议”等增值功能,将运维知识库转化为自动化工具。
- 迁移工具产品化:将virt-v2v等开源工具 64 封装成一个带有图形界面的、支持批量迁移的、类似ArMotion的独立产品模块。
- 信创适配:在主流国产CPU(鲲鹏、飞腾、海光)和操作系统(麒麟、UOS)上进行全面的编译、功能测试、性能优化和稳定性验证。
- 文档与支持体系:建立完整的产品文档体系(安装、管理、API手册等),并搭建商业化的技术支持流程和团队。
4.3 资源投入预估
团队构成
要成功执行上述路线图,需要组建一支具备全面技术栈的专业团队,建议角色构成如下:
- 核心架构师 (1-2人):精通OpenStack和Ceph整体架构,负责技术选型、方案设计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 OpenStack开发工程师 (3-5人):负责Nova、Cinder、Neutron、Horizon等核心组件的二次开发和功能实现。
- Ceph存储专家 (1-2人):负责Ceph集群的深度部署、性能调优,以及Stretch Mode等高级特性的研发和产品化。
- 底层KVM/QEMU工程师 (2-3人):若决定攻关FT容错,此为必备角色,负责虚拟化底层的研发。
- 前端开发工程师 (2-3人):负责Web UI的深度定制和用户体验优化。
- 测试/QA工程师 (3-4人):负责制定测试策略,执行功能、性能、高可用性和信创兼容性测试。
- 运维/SRE工程师 (2-3人):负责构建CI/CD流水线、自动化测试环境,并为未来的产品运维提供支持。
初期团队规模预估为12至19人。
开发周期
综合评估,要达到在功能和产品化程度上“无缝替换”安超OS,并具备初步商业化推广的能力,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预计需要18至24个月。
风险评估
- 技术风险:FT容错的实现难度极高,是最大的技术不确定性。Ceph的性能调优和双活集群部署的复杂性也可能超出预期,导致项目延期或功能缩水。
- 人才风险:同时精通OpenStack、Ceph并具备底层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团队的组建和稳定将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 项目管理风险:基于大型开源项目的二次开发,容易陷入功能蔓延和对社区版本的追随困境,导致项目进度失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制定清晰的版本迭代计划和功能边界。
- 市场风险: 市场和技术日新月异,当产品开发完成时,客户需求可能已发生变化(例如对容器、Serverless的需求增加)。项目需保持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并具备快速调整产品方向的能力。
结论
核心发现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商业IaaS产品安超OS的深度剖析和与主流开源平台的系统对比,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 安超OS是一款高度集成的HCI产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卓越的产品化体验(如简易部署、友好运维)和深度优化的企业级高级功能(如FT容错、DRS、双活集群)。
- 主流开源IaaS平台在基础功能和架构灵活性上具备优势,但在产品完整度、易用性以及上述高级企业级特性上与成熟商业产品存在显著差距。这道鸿沟是二次开发需要投入巨大资源去填补的。
- 在商业化潜力方面,许可协议是决定性因素。Proxmox VE的AGPLv3许可证使其不适用于计划闭源销售的商业产品。
战略选型建议
我们明确建议选择OpenStack作为构建新一代IaaS云平台的基础。 尽管这意味着最高的初期技术门槛和资源投入,但其商业友好的Apache 2.0许可证、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最高的功能天花板以及最强的定制灵活性,为项目未来的商业化成功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成功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此项目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替换,而是一项深刻的战略转型。其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具体的技术实现,更在于以下三个层面:
- 坚定的长期投入: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技术“马拉松”,需要持续的、多年的研发和资金投入。
- 专业的团队建设:必须组建一支具备深厚开源技术功底和底层研发能力的专业团队。
- 深刻的产品化认知:必须超越“功能实现”的思维,将用户体验、易用性、稳定性和服务支持作为产品的核心指标进行持续打磨。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战略决心和执行力,才能将开源社区的强大技术潜力,真正转化为一款能够在市场上与成熟商业产品同台竞技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IaaS云平台产品。
引用文献
- 【功能清单】安超云操作系统软件V2.0_功能清单__2024-04.xlsx
- How to deploy a fault tolerant cluster with continuous or high availability - HowtoForg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deploy-a-fault-tolerant-cluster-with-continuous-or-high-availability/
- looking for a virtualization platform that has "true" HA - no downtime : r/sysadmin - Reddit,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reddit.com/r/sysadmin/comments/1b3vwcf/looking_for_a_virtualization_platform_that_has/
- Why Platform9 Private Cloud Director is the complete VMware alternati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latform9.com/blog/why-platform9-private-cloud-director-is-the-complete-vmware-alternative/
- Stretch Clusters - Ceph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ceph.com/en/reef/rados/operations/stretch-mode/
- Stretch Clusters - Ceph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ceph.com/en/pacific/rados/operations/stretch-mode/
- Stretch clusters for Ceph storage - IBM,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ibm.com/docs/en/storage-ceph/7.1.0?topic=administration-stretch-clusters-ceph-storage
- Automated Multinode OpenStack Deployment with Kolla-Ansible - Open Metal,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metal.io/resources/blog/automated-multinode-openstack-deployment-with-kolla-ansible/
- OpenStack Docs: TripleO Containers Architectur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stack.org/developer/tripleo-docs/containers_deployment/architecture.html
- OpenStack - Wikipedi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Stack
- Understanding OpenStack Architecture: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VMware User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accrets.com/general/understanding-openstack-architecture-a-comprehensive-guide-for-vmware-users/
- What Are The Projects That Make Up OpenStack? - Open Metal,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metal.io/resources/blog/what-are-the-projects-that-make-up-openstack/
- Apache CloudStack Architecture - Packt,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acktpub.com/en-us/learning/how-to-tutorials/apache-cloudstack-architecture
- CloudStack HA Multi-Zone KVM Architecture | by Premjith Retnakumar | Jul, 2025 - Medium,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medium.com/@premjith.rk/cloudstack-ha-multi-zone-kvm-architecture-30f0bc03c8a4
- Apache CloudStack for Beginners – Part 2: CloudStack Architecture and Key Component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hapeblue.com/acs-for-beginners-part-2-architecture-and-key-components/
- New OpenNebula Architecture for True Hybrid and Edge Computing,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product/new-architecture-for-true-hybrid-and-edge-computing/
- OpenNebula - Wikipedi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Nebula
- OpenNebula Overview,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csolutions.lv/sites/default/files/opennebula_overview-rev20220624.pdf
-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Services, and User Tools | Veeam Community Resource Hub,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ommunity.veeam.com/blogs-and-podcasts-57/proxmox-virtual-environment-architecture-services-and-user-tools-8067
-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 Open-Source Server Virtualization Platform,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roxmox.com/en/products/proxmox-virtual-environment/overview
- Proxmox VE Administration Guid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pve-docs/pve-admin-guide.html
- OpenNebula/one: The open source Cloud & Edge Computing Platform bringing real freedom to your Enterprise Cloud - GitHub,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github.com/OpenNebula/one
-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 Wikipedi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xmox_Virtual_Environment
- Nova System Architecture - OpenStack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stack.org/nova/latest/admin/architecture.html
- Apache CloudStack 4.20.0.0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docs.cloudstack.apache.org/en/4.20.0.0/conceptsandterminology/concepts.html
- Features -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roxmox.com/en/products/proxmox-virtual-environment/features
- OpenStack Components - de.NBI Cloud Wiki,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loud.denbi.de/wiki/Concept/openstack/
- Coriolis Openstack Ceph integration - Cloudbase Solution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loudbase.it/openstack-ceph-integration/
- How to integrate Ceph with OpenStack - Superuser - OpenInfra Found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superuser.openinfra.org/articles/ceph-as-storage-for-openstack/
- Ceph Block Device to OpenStack Guide - Red Hat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redhat.com/en/documentation/red_hat_ceph_storage/2/epub/ceph_block_device_to_openstack_guide/index
- Block Devices and OpenStack - Ceph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ceph.com/en/reef/rbd/rbd-openstack
- Introduction to Apache CloudStack | Baeldung on Op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baeldung.com/ops/apache-cloudstack
- Ceph with CloudStack | PDF - SlideShar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lideshare.net/slideshow/ceph-with-cloudstack/190724263
- Block Devices and CloudStack - Ceph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ceph.com/en/reef/rbd/rbd-cloudstack
- Ceph and CloudStack - Part 1 - ShapeBlu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hapeblue.com/ceph-and-cloudstack-part-1/
- NetApp - LVM-thin Validation | - docs - OpenNebul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nebula.io/7.0/solutions/certified_hw_platforms/san_appliances/netapp_-_lvm_thin_validation/
- Backlog #2827: Hypervisor-side block device cache management - OpenNebul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ev.opennebula.org/issues/2827.html
- Fs_lvm thin provisionning - Operations - OpenNebula Community Forum,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forum.opennebula.io/t/fs-lvm-thin-provisionning/12101
- Introduction - Proxmox 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pve-docs/chapter-pve-intro.html
- How to Deploy a Proxmox Ceph Cluster for High-Availability Storage | HorizonIQ,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horizoniq.com/blog/proxmox-ceph/
- Deploy Hyper-Converged Ceph Cluster - Proxmox 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wiki/Deploy_Hyper-Converged_Ceph_Cluster
- Storage - Proxmox 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wiki/Storage
-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 Security Guide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stack.org/security-guide/networking/architecture.html
- OpenStack neutron architecture | Download Scientific Diagram - ResearchGat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OpenStack-neutron-architecture_fig3_333121469
- OpenStack Neutron - Networking In Cloud Demystified - Superuser,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superuser.openinfra.org/articles/openstack-neutron-networking-in-cloud-demystified/
- Neutron Networking Design - Broadcom TechDoc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techdocs.broadcom.com/us/en/vmware-sde/telco-cloud/vmware-telco-cloud-platform/3-0/telco-cloud-reference-architecture-guide/telco-cloud-solution-design/telco-cloud-infrastructure-tier/virtual-infrastructure-manager-design/vmware-integrated-openstack/neutron-networking-design.html
- CloudStack Networking Considerations - ShapeBlu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hapeblue.com/cloudstack-networking-considerations/
- A Beginners Guide To CloudStack Networking - ShapeBlu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hapeblue.com/a-beginners-guide-to-cloudstack-networking/
- CloudStack Networking Models - A Step-by-step Guide - Part 1 - YouTub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wqqcPWDbE
- The OpenNebula Engine for Data Center Virtualization and Cloud Solution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product/the-opennebula-engine-for-data-center-virtualization-and-cloud-solutions/
- OpenNebula 1.2 for Data Center Virtualization & Private Cloud Computing,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announcements/opennebula-12-for-data-center-virtualization-private-cloud-computing/
- Self-provisioning of Virtual Networks - OpenNebul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development/self-provisioning-of-virtual-networks/
- Understanding Proxmox Networking: Bridges, Bonds, VLANs, and SDN - Koroma Tech,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koromatech.com/understanding-proxmox-networking-bridges-bonds-vlans-and-sdn/
-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 Proxmox 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pve-docs/chapter-pvesdn.html
- Proxmox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Zones, VNets, and VLANs - YouTub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lIk9p_SyvU
- Proxmox VE SDN VXLAN Setup - YouTub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weIgot6aA
- OpenStack HA (High Availability) topologies deployment - Miranti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mirantis.com/blog/understanding-options-deployment-topologies-high-availability-ha-openstack/
- System Reliability and High Availability - Apache CloudStack's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cloudstack.apache.org/projects/archived-cloudstack-administration/en/latest/reliability.html
- docs/source/installation_and_configuration/ha/frontend_ha.rst at master · OpenNebula/doc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github.com/OpenNebula/docs/blob/master/source/installation_and_configuration/ha/frontend_ha.rst
- High Availability - Proxmox 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wiki/High_Availability
- Proxmox High Availibilty with "no" failover time - Reddit,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reddit.com/r/Proxmox/comments/1g247ib/proxmox_high_availibilty_with_no_failover_time/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OpenStack Dalmatian 2024.2 - Open Metal,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metal.io/resources/blog/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openstack-dalmatian-2024-2/
- Installation - 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roxmox.com/en/products/proxmox-virtual-environment/get-started
- virt-p2v - Libguestf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libguestfs.org/virt-p2v.1.html
- CloudStack VMware to KVM Migration Tool | CloudStack Feature Deep Dive - ShapeBlu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hapeblue.com/cloudstack-vmware-to-kvm-migration-tool/
- High Availability for Virtual Machines — openstack-user-stories 0.0.1.dev212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specs.openstack.org/openstack/openstack-user-stories/user-stories/proposed/ha_vm.html
- 2024.1 - OpenStack Doc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stack.org/2024.1/index.html
- openstack_sdk - Rust - Docs.r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rs/openstack_sdk
- Open Source 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 OpenStack,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openstack.org/?trk=public_profile_certification-title
- OpenStack, Your Next Generation Cloud Now On Demand | OpenMetal Iaa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metal.io/platform/openstack/
- Apache CloudStack Integrations,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loudstack.apache.org/integrations/
- Apache CloudStack Community - A Global, Unified Open-source Community - ShapeBlu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shapeblue.com/apache-cloudstack-community/
- We Systems Case Study | Apache CloudStack,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cloudstack.apache.org/blog/we-systems-case-study/
- OpenNebula Community Forum,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forum.opennebula.io/
- Ecosystem - OpenNebula - Flexible Enterprise Cloud Made Simpl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archives.opennebula.org/software:old:ecosystem
- OpenNebula Ecosystem: Help to Design and Build your Cloud,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community/new-opennebula-partner-ecosystem/
- Community - OpenNebula,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category/community/
- OpenNebula Community Blog,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opennebula.io/blog/
- Support & Services from Proxmox,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roxmox.com/en/services/support-services/support
- Welcome to the Proxmox Community,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proxmox.com/en/about/open-source/community
- Get support - Proxmox V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pve.proxmox.com/wiki/Get_support
- Quick Start for deployment/evaluation — kolla-ansible 20.1.0.dev83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stack.org/kolla-ansible/latest/user/quickstart.html
- Openstack-Ansible vs Kolla-Ansible -Xena or later - openstack-discuss - lists.openstack.org,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lists.openstack.org/archives/list/[email protected]/thread/OA2HSZ3U2NHAZPVQP63BWW2Q6SC3LDNO/?sort=thread
- The OpenStack Dashboard Project — horizon 25.4.1.dev69 documentation,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docs.openstack.org/horizon/latest/
- OpenStack Horizon deep dive and customization - YouTube,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pogjXCUr0
- Choosing a Dashboard: Horizon or Skyline : r/openstack - Reddit, 8月 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reddit.com/r/openstack/comments/1jtjczv/choosing_a_dashboard_horizon_or_sky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