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术语
- 御三家:尾张、纪州、水户。分家,各有城池、领地、家臣团,独立运作。
- 御三卿:一桥、清水、田安。三卿的所有家臣都是将军直臣,所有领地都由幕府代官管理,本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分家。除了水户以外的御三家和御三卿都有权在德川本家绝嗣时过继为其养子继承将军。
- 维新三杰:
- 维新十杰:维新三杰 +
- 薩摩藩:小松帯刀(小松清廉)
- 長州藩:大村益次郎、前原一誠、広沢真臣
- 肥前藩:江藤新平
- 肥後藩:横井小楠
- 公家:岩倉具。
- 幕末思想家
- 幕末四强藩: 薩摩、長州、土佐、肥前
- 開国派 VS 攘夷派
幕末时间线
- 1853年7月:黑船来航。
- 1858年7月:美国强迫幕府缔结《日美修好通商条约》。
- 1858年~1860年:安政大狱。由主张开国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一手操持。
- 文久3年(1863)2月13日:14代将軍徳川家茂上洛。3月7日孝明天皇に拝謁します。
- 1862年9月14日(文久2年8月21日):生麦事件。该事件导致7艘英国军舰炮轰鹿儿岛,史称萨英战争。
- 1863年6月25日(文久3年5月10日):下关战争开端。开始实行攘夷的长州藩封锁马关海峡(今关门海峡),并炮击航行中的美法商船。
- 1863年9月30日(文久3年8月18日):八月十八日政变。由德川庆喜以及萨摩藩、会津藩等公武合体派将尊皇攘夷派势力的长州藩从政治中心京都驱逐出去的政变事件。又因是文久年间发生的,也称作文久政变、堺町門之变。
- 1864年7月:池田屋事件。京都守护职属下新选组突袭池田屋,多位主要来自长州藩的尊王攘夷重要人物被杀或被捕。引起之后的禁门之变。
- 1864年7月:禁门(蛤御门)之变。长州藩借着“藩主冤罪向帝申诉”的名义出兵到京都,会津藩、萨摩藩等试图阻止长州军入京,因此在京都御所西侧蛤御门附近发生战斗,长州藩战败。事变后德川幕府发动第一次长州征讨。
- 1864年8月~11月:第一次长州征伐。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以长州藩恭顺求和告终。
- 1866年3月:萨长同盟。由脱藩的原土佐藩士坂本龙马与中冈慎太郎的斡旋而实现。
- 1866年3月:由于萨长同盟消息泄露,坂本龙马在(京都)寺田屋遇袭。
- 1866年6月~8月:第二次长州征伐。幕府连战失利、最终退兵。
- 1867年1月30日:主张公武合体的孝明天皇猝死。
- 1867年6月:船中八策。
- 1867年11月9日 (庆应3年10月14日):大政奉还。
- 1867年12月10日:近江屋事件。坂本龙马在京都近江屋遭到暗杀。
- 1868年1月3日 (庆应3年12月9日): 刚获赦免的岩仓具视在朝议结束后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同日晚,小御所会议秘密举行。幕府名义上正式终结。新政府建立。
- 1868年~1869年:戊辰战争。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势力的一系列内战。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 1868年1月27日 (庆应4年1月3日):鸟羽伏见之战 (京都地区)。
- 1868年4月:江户无血开城。
- 1868年8月~9月:会津战争。参考2013年大河剧《八重之樱》(八重の桜)。
- 1869年7月25日:版籍奉還。大名将土地和户籍交还给天皇,名义上仍旧让大名管理原来的地区。
- 1871年8月:废藩置县。新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划出超过三百个县,建立中央集权导向的地方制度,虽然幕藩体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 1871年9月23日:散发脱刀令。
- 1871年12月:明治政府派出岩仓使节团至美国及欧洲诸国考察。
- 1876年3月28日:废刀令。
- 1877年2月—10月:西南战争。发生在九州地区,以西乡隆盛为首的士族借清君侧之名义发动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后一场内战。
明治維新関連のお城
MAP

年表 source
